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3的文章

弗里德里希·尼采

圖片
弗里德里希·尼采[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西方哲学家 19世纪哲学家 出生 1844年10月15日  普鲁士洛肯吕岑镇(今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吕岑镇) 逝世 1900年8月25日 (55岁)  德意志帝国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魏玛 学派 欧陆哲学、魏玛古典主义、心理分析、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 主要领域 伦理学、美学、价值理论、心理学 著名思想 上帝已死、永恒轮回、权力意志、精神三变、超人说、主人-奴隶道德说、酒神-日神精神、观点论 显示▼受影响于 显示▼施影响于 签名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语: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哲学家,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 在开始研究哲学前,尼采是一名文字学家。24岁时尼采成为了巴塞尔大学的古典哲学教授,但在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而辞职,之后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采精神崩溃,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在母亲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去世。 早年(1844—1869)[编辑] 弗里德里希·尼采 尼采在1844年10月15日生于接近莱比锡的吕肯(Röcken)小镇,当时那里隶属普鲁士的萨克森管辖。他的名字来自于当时正值49岁生日的腓特烈·威廉四世国王,这个巧合被他的父母视为是一个好预兆,不过后来尼采放弃了“威廉”这个名字[1]。尼采的父亲卡尔·路德维希(1813-1849)是路德教派的牧师和教师,母亲是法兰齐斯卡娜·奥勒尔(1826-1897),双亲在1843年结婚。他的妹妹伊丽莎白在1846年出生,小弟路德维希·约瑟夫则在1848年出生。尼采的父亲因脑软化症而在1849年去世,两年后他的弟弟也去世了。1850年尼采全家搬迁到萨勒(Saale)河畔的瑙堡(Naumburg),与尼采的祖母和父亲的两名未婚姊妹共同生活,由于他的母亲终身未改嫁,因此尼采几乎在一个充满女性的环境中成长。在祖母于1856年去世,尼采全家搬了出来。 弗里德里希·尼采,1861年。 尼采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