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8的文章

臘八粥

圖片
臘八粥 臘八粥 臘八粥材料和臘八粥 臘八粥 ,又稱 佛粥 ,是一種在 臘八節 用由多種食材熬製的 粥 ,因應材料不同又有「 八寶粥 」、「 七寶粥 」、「 五味粥 」等名稱。中國民間傳說來自 天竺 [1] 。南宋文人周密撰《 武林舊事 》說:「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 起源 [ 編輯 ] 漢地相傳農曆 十二月初八 這一天是釋迦牟尼成道日 [2] ,四大天王從天上來到人間,分別以內裝有八寶飯的金、銀、琉璃、瑪瑙等缽供養世尊,世尊欣然接受後將四缽合而為一。為了紀念佛陀成道,一些佛教寺院會在這天煮粥供佛,並分送十方善信。而這天(農曆十二月初八)習俗上又稱「臘八節」(或稱「法寶節」)。 近代有流傳於河北廊坊一代的民間故事,講一好吃懶做的盪子花光了祖輩的遺產,在「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日子裡無下米之炊,只好在幾個已經空空如也的糧食屯下各摸出一把煮在一起充飢。臘八清晨,鄰居們發現盪子已經凍死。為志不忘此事,使悲劇不再重演,鄉鄰們相約每年在臘八這天以各種雜糧煮粥,逐漸成為習俗。 唐宋盛行臘八食粥的風俗, 北宋 孟元老著《 東京夢華錄 》記載:「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隊念佛……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 [3] 南宋 吳自牧的《 夢梁錄 》也說到:「十二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各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亦名 佛粥 。」 [4] 清朝時,民間百姓準備臘八粥祭祀祖先,分贈親友,以示祝福,又效仿佛門施粥送福,特地送給窮苦人家;吃臘八粥更是宮廷盛事,皇帝、皇后賜文武大臣臘八粥,也發放米果給各大寺院。 舊時,臘月初八吃臘八粥,算是大家萬戶的習俗,甚至主人會爲家裡的雞狗餵上幾勺,花卉果樹枝幹上塗上幾口,認為這樣必能六畜興旺、果實豐收,如童謠裡說道:「臘八粥,臘八飯,小雞吃了就下蛋」。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皇宮的臘八粥用上等奶油、羊肉丁、五穀雜糧,乾果 紅棗 、 桂圓 、 栗子 、 花生 、 菱角 、 核桃 仁、 葡萄乾 、 瓜子 仁、 金糕 、

歷史新天地 東坡說笑

圖片
歷史新天地 東坡說笑 文/李賡揚、李勃洋   蘇軾隨遇而安、開朗樂觀的個性,經常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例如他的作品裡,《艾子雜說》和《調謔篇》即充滿遊戲人間的意味。以下選錄幾則蘇軾的趣聞軼事,以饗讀者。 土之皮與水之骨   王安石某次向蘇軾炫耀自己對字義的研究頗有心得,蘇軾於是以「坡」字請教。王安石解釋說:「『坡』者,土之皮也。」蘇軾聽了笑道:「如果『坡』是土之皮的話,那麼『滑』豈不是水之骨了?」 都是安石的錯   王安石某日與蘇軾一同出遊,見路旁有一堵矮石牆向東傾圮,於是指著它對蘇軾戲語:「此牆東坡矣(這面牆向東傾斜了)。」蘇軾聽罷,不慌不忙地道:「此安石之過也(那都是堆砌石磚不當的緣故啊)。」 一屁打過江   蘇軾與佛印和尚是很好的朋友,兩人常聚在一起討論佛法。某日,寄寓江北瓜州的蘇軾萬分得意地寫了一首〈讚佛偈〉,派人送去給住在鎮江金山寺的佛印,請他指教。佛印打開信,只見上頭寫: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穩坐紫金蓮。   「八風」是佛家語,指稱、譏、毀、譽、利、衰、苦、樂。蘇軾這麼寫,明是「讚佛」,實際上卻在炫耀說自己已到了世間榮辱都無法撼動的地步。不過佛印看完,只是笑一笑,然後在末尾寫了個「屁」字,請來人再送還蘇軾。   蘇軾原以為佛印會對自己寫的偈言讚不絕口,及至開信一瞧,當場怒不可遏,馬上找來一艘船渡江而去,準備找佛印理論。可就在他風風火火趕到金山寺時,卻見深鎖的寺門上貼著一張紙條,上頭寫:「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蘇軾看了不禁暗叫慚愧:自己明明表示任何榮辱毀譽都無法撼動,結果卻禁不起佛印寫的一個「屁」字,怒氣沖沖地找他來理論……由此可見,自己的修養還不到家。於是,他又心服口服地返回江北。 蘇束皮   某天,兩個專唸白字的王姓、符姓二書生來到儋耳的文廟前瞻仰。看了半天,王姓書生開口說:「這座『文朝』座北朝南,風水很好。」符姓書生也不甘示弱,說:「這『又廟』四周山明水秀,風景絕佳。」王姓書生聽了,不以為然地說:「什麼『又廟』,連『文朝』都不認得,可笑!」符姓書生不服氣,反唇相譏:「你堂堂一個讀書人,連『又廟』都會唸錯,實在丟臉!」   兩人正僵持不下時,一個和尚恰好經過。王姓書生趕緊攔下他,說:「師父你來看看,那上頭寫的是不是『文朝』?」和尚還沒回答,符姓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