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6的文章

解姓與堂號 堂號   梁都堂

圖片
  解姓              拼音: xiè xìng 解姓,在《 百家姓 》中排名第174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193位。 編輯本段 解姓溯源   一、出自姬姓,以采食之地邑名爲姓。西周初期,周武王的兒子唐叔虞有兒子良受封於解邑,良生活采食於解,所以稱爲良解。他的子孫後代於是以良解的采食之地作爲姓氏,成爲解氏。   二、來源於古代地名。春秋時期周王朝的京畿分爲大解和小解。居住在這兩個地方的人後來便以解爲姓。   三、出自複姓改爲單姓而來。南北朝時,北魏有複姓解毗氏,後改爲單姓解氏。 編輯本段 得姓始祖   解良。據《萬姓統譜》、《通志·氏族略》等族譜牒記載,解氏出於姬姓,歷史悠久,可追溯到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黄帝。黄帝長於姬水(今陝西省岐山縣岐水)生於軒轅之丘(今河南省鄭州),因而姓姬。黄帝子二十五人,其一子名玄囂,爲正妃嫘祖所生。玄囂遷居壽丘(今山東省曲阜),生蟲喬極,蟲喬極生帝嚳。帝嚳正妃薑女原,生子棄,被稱爲後稷,創立了周部落。後稷生不,不生鞠,鞠生公劉,公劉遷居豳(今陝西省栒邑)。公劉生慶節,慶節生皇僕,皇僕生差弗,差弗生毁隃,毁隃生公非,公非生高圉,高圉生亞圉,亞圉生公叔祖類,公叔祖類生古公父,遷周原(今陝西省岐山)。古公父生太伯、仲雍、季曆三子。其中,季曆生子姬昌,稱文王。文王子姬發於公元前1066年消滅商紂王,建立周朝,被稱爲武王。武王傳成王姬誦。成王封胞弟叔虞於唐(今山西省曲沃)稱唐侯,子燮夫遷都於晉邑(今山西省太原),改國號爲晉。另一子良被封於解邑(今山西省臨晉縣西南解城)稱解良,成爲解氏家族的得姓始祖。 編輯本段 遷徙分布   解姓出於姬姓。上古周朝時周武王有個兒子叫作唐叔虞的,是周成王的弟弟,他的兒子中有一個叫作良的受封於解地(今山西省解縣),稱爲解良。解良的後代在解地世代定居,以解爲己姓。解姓的望族居住在平陽(今天的山西省臨汾縣)和雁門(今天的山西省代縣),解姓在山西省按姓氏人口統計,解姓居全省第92位。 編輯本段 郡望堂號 郡望   平陽郡(三國時期魏國置郡,治所在平陽,即今天的山西臨汾縣西南)   雁門郡(今天的山西代縣)。 堂號   梁都堂:晉代人魏時擔任梁州刺史,考察政績的時候爲天下第一。被封爲梁都侯。 編輯本段 解姓宗祠通用對聯

史姓與堂號

圖片
  史姓     拼音: shǐ xìng 史姓,在宋版《 百家姓 》中排名第63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80位,占總人口的0.25%左右,中國大陸約有300多萬人。 史姓來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媯姓,出自 黄帝 時創造文字的史皇氏倉頡,屬於以官職稱謂爲氏。   據傳說,倉頡爲河南南樂人,另一說爲馮翊人(今陝西大荔),黄帝時期爲史官,人稱“史皇氏”。   相傳在上古時候,黄帝屬下有一位史官,名叫倉頡,史稱“史皇”。倉頡頭上長着四隻眼睛,模樣怪異,擧止不同於常人。但是他善於觀察事物,天生就能寫會畫,因而深受人民愛戴。在史籍《路史》中記載,他能夠“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羽山川指掌”。   後來,史皇創立了象形文字,結束了遠古時期結繩記事、刻痕爲史的漫長歷史,將人類帶入文明。據說,在倉頡創制出文字的當夜,鬼神都爲之哭泣。在他逝世後,人們把他葬在昌意城(今河南南樂)。   倉頡的後裔子孫們爲了紀念先祖爲人類做出的卓越貢獻,便取他在世時擔任的“史官”官職稱謂作爲姓氏,稱史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史氏族人大多尊奉史皇倉頡爲得姓始祖。     第二個淵源:源於 姬姓 ,出自周朝太史官尹佚,屬於以官職稱謂爲氏。   尹佚是見於史籍最早的史氏人物,古代文獻多把他推爲史氏始祖。    西周 初年,尹佚出任太史一職,爲人嚴正,後人把他作爲史官的楷模,並將史佚、薑太公、周公、召公並稱爲“西周四聖”。 據史籍《新唐書》、《元和姓纂》等書的記載,史氏源於於西周太史尹佚。相傳尹佚爲人正直,忠於職守,與薑太公、周公、召公並稱爲當時“四聖”。他曾經受命觀察天文、制訂曆法並且記錄周王的言行和天下大事,極受周王的賞識。   關於尹佚,一直流傳着這樣一個嚴肅的小故事:   周成王姬誦即位時年紀尚小,隻有十二歲。有一次他與弟弟姬叔虞做游戲,手中拿了一片桐樹葉,削成圭(圭是古代諸侯朝見天子時手持的一種玉制的禮器)的樣子交給弟弟說:“叔虞呀,我現在要封你爲諸侯!”   史官尹佚在二人旁邊,聽到周成王的話之後,立即伏身叩首,請求周成王選擇良辰吉日擧行正式的分封儀式,並立刻記錄下此事。   其實周成王本無此意,隻是隨便說說,做各游戲而已,不料想尹佚竟然認真起來,便急忙辯解說:“我剛才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