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4的文章

乾隆帝

圖片
乾隆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清高宗 大清皇帝 乾隆皇帝像 清高宗乾隆皇帝朝服全身像 首都 北京 皇宮 紫禁城 年號 乾隆 名 弘曆 封爵 寶親王 出生 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時—1711年9月25日 出生地 北京雍王府(今雍和宮) 立儲 顒琰(嘉親王) 逝世 嘉慶四年正月初三辰刻—1799年2月7日 (87歲) 北京 在位 1735年10月18日-1796年2月9日 廟號 高宗 諡號 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 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1] 陵墓 清裕陵 父親 雍正帝胤禛 母親 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 皇后 三人 皇貴妃 五人 貴妃 五人 妃 六人 嬪 六人 貴人 十二人 常在 四人 皇子 十七人 皇女 十人 養女 和碩和婉公主(父弘晝,母福晉烏札庫氏) 本頁面包含滿文字母,部分作業系統及瀏覽器需要特殊字母與符號支持才能正確顯示,否則可能顯示為亂碼、問號、空格等其它符號。 乾隆帝(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愛新覺羅氏,名弘曆(滿語:ᡥᡠᠩ ᠯᡳ,穆麟德:Hung Li),是雍正帝第四子,為清朝入關以來的第四位皇帝。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時出生),崩於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辰刻。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乾隆六十年(1795年),因繼位之時有在位時間不越祖父康熙帝之誓言,故而禪位於子顒琰,即為清仁宗嘉慶帝。此時的乾隆雖為太上皇,但依然「訓政」,在宮內仍然沿用乾隆年號,為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直至嘉慶四年(1799年)駕崩,成為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共計63年),而其祖父康熙帝的在位時間為61年。同時,他也是歷史上統治中國的最長壽的皇帝[4]。 從康熙帝到乾隆帝統治的這一時期,又被稱為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 生平[編輯] 早年[編輯] 乾隆元年畫像 和碩寶親王時期的弘曆 在皇子時期穿漢服 乾隆皇帝朝服像(老年) 馬戛爾尼晉見乾隆 郎世寧繪《萬國來朝圖》局部 清乾隆《平定臺灣得勝圖》 圓明園獅子林遺迹中的乾隆御筆石刻 弘曆為雍正帝胤禛第四子(實際上的第五個兒子),幼名「元壽」[5],其父胤禛在潛邸時稱號為雍親王,生母鈕祜祿氏為親王妾室(

孝儀純皇后

圖片
孝儀純皇后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大清國皇后 前任:繼皇后烏拉那拉氏 繼任: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 Empress XiaoYi.PNG 姓 魏佳氏 封號 魏貴人→令嬪→令妃→令貴妃→令皇貴妃→令懿皇貴妃→孝儀皇后→孝儀純皇后 位號 貴人→嬪→妃→貴妃→皇貴妃→皇后(因顒琰被立為太子,母以子貴,清高宗追封其為皇后) 出生 雍正五年九月初九 1727年10月23日 婚年 1745年 婚姻名份 妾 逝世 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 1775年2月28日 (47歲) 諡號 令懿皇貴妃→孝儀皇后→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后 親屬 父親 內管領魏清泰 夫 清高宗 夫之父 雍正帝 夫之嫡母 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 夫之母 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 夫之元配 孝賢純皇后富察氏 夫之繼室 繼皇后烏拉那拉氏 子 皇十四子永璐 (1757年-1760年) 皇十五子仁宗睿皇帝永琰 (1760年-1820年) 皇十六子 (1763年-1765年) 皇十七子慶僖親王永璘 (1766年-1820年) 女 皇七女固倫和靜公主 (1756年-1775年) 皇九女和碩和恪公主 (1758年-1780年)\ 孝儀純皇后 ( 滿語 : 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 ᠶᠣᠩᠰᠣᠩᡤᠣ ᠶᠣᠩᡴᡳᠶᠠᡥᠠ ᡥᡡᠸᠠᠩᡥᡝᠣ , 穆麟德 : hiyoošungga yongsonggo yongkiyaha hūwangheo ;1727年10月23日-1775年2月28日),魏佳氏,內管領清泰女, 江蘇人 [來源請求] 。 乾隆帝 妃, 嘉慶帝 生母。本 姓魏 , 漢軍旗人 ,後 抬旗 入 滿洲 , 改姓 魏佳氏。其徽號「令」字語出《詩經·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聞令望」,在古代漢語中有美好之意。 ,穆麟德:hiyoošungga yongsonggo yongkiyaha hūwangheo;1727年10月23日-1775年2月28日),魏佳氏,內管領清泰女,江蘇人[來源請求]。乾隆帝妃,嘉慶帝生母。本姓魏,漢軍旗人,後抬旗入滿洲,改姓魏佳氏。其徽號「令」字語出《詩經·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聞令望」,在古代漢語中有美好之意。 雍正五年(1727年)九月初九生,比乾隆帝小十六歲。乾隆十年(1745年),十八歲的魏氏封為魏
圖片
清高宗繼皇后 繼皇后烏拉那拉氏 大清國廢后 Step Empress Ulanara.PNG 姓 烏拉那拉氏 封號 側福晉→嫻妃→嫻貴妃→皇貴妃→皇后→廢后 出生 1718年3月11日 婚姻名份 側福晉 逝世 1766年7月14日 (48歲) 墳墓 裕陵妃園寢 親屬 夫 清高宗弘曆 夫之父 清世宗胤禛 夫之嫡母 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 夫之母 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 夫之元配 孝賢純皇后富察氏 子 貝勒永璂 永璟 女 皇五女 繼皇后(1718年-1766年)姓烏拉那拉氏,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清史稿后妃列傳中記其為皇后烏拉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佐領那爾布的女兒,生於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二月初十日,比乾隆小七歲。 成為皇后[編輯] 雍正在位時,把她賜給弘曆當側福晉。弘曆即位後封她為嫻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被封為嫻貴妃。乾隆十三年三月孝賢皇后富察氏死後,中宮之位懸缺。當時弘曆三十八歲,正值中年,崇慶皇太后鈕祜祿氏對於後宮無皇后之事相當關心,見嫻貴妃端莊惠下,有母儀之風,勸皇上立嫻貴妃為皇后。乾隆因與孝賢皇后婚配多年,感情深厚,乾隆覺得孝賢皇后剛去世不久,尚在大喪期間就冊立新后,於心不忍,但為了不違背皇太后的旨意,他採取了一個折衷辦法,先在乾隆十三年七月把嫻貴妃晉封為皇貴妃,攝六宮事(即代替皇后掌管六宮大小事務),暫代行皇后職務,等到孝賢皇后的喪期過後,於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二日正式將其冊立為新皇后。冊立禮剛舉行過半個月,那拉皇后就陪著皇帝展謁祖陵、西巡嵩洛、五台山進香,又下江南巡視。那拉氏春風得意,榮耀非常。乾隆十七年,生皇十二子永璂,次年生皇五女,二十年又生下皇十三子永璟。當時的那拉氏皇恩優渥,倍受寵幸。 突然失寵[編輯] 乾隆三十年正月,那拉皇后陪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這次南巡成了那拉皇后命運的轉捩點,南巡初期,一切都很正常,在途中,皇帝還為她慶祝四十八歲千秋。閏二月十八日,他們來到杭州,在風景秀麗的「蕉石鳴琴」進早膳時,皇帝還賞賜給皇后許多膳品,但到了當天晚上進晚膳時,皇后就沒有再露面,陪著皇帝進晚膳的只有當時還是令貴妃的魏佳氏、慶妃陸氏、和容嬪和卓氏,此後,皇后再也沒有露過面。 後來才知道,在閏二月十八日那天,乾隆派額駙福隆安把皇后由水路送回京師,南巡結束,回到京師不久,乾隆帝即下令收回

孝賢純皇后

圖片
孝賢純皇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孝賢純皇后 富察氏 孝賢純皇后 ( 滿語 : 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 ᡝᡵᡩᡝᠮᡠᠩᡤᡝ ᠶᠣᠩᡴᡳᠶᠠᠩᡤᠠ ᡥᡡᠸᠠᠩᡥᡝᠣ , 穆麟德 : hiyoošungga erdemungge yongkiyangga hūwangheo ;1712年2月22日-1748年3月11日), 乾隆帝 元配 妻子, 富察氏 , 滿洲 鑲黃旗 人,其祖父是 康熙 初年 戶部 尚書 米思翰 ,父親是 察哈爾 總管 李榮保 ,伯父是 大學士 馬齊 。 大清國皇后 《孝賢純皇后朝服像》.jpg 姓 富察氏 旗籍 鑲黃旗 氏族 富察 出生 1712年2月22日 婚姻名份 嫡福晉→皇后 逝世 1748年3月11日 (36歲)  大清北京紫禁城長春宮 諡號 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聖純皇后 墳墓 裕陵 親屬 父親 李榮保 夫 乾隆帝 夫之父 雍正帝 夫之嫡母 孝敬憲皇后 夫之母 孝聖憲皇后 兄弟 傅恆 子 皇次子: 永璉 (端慧皇太子) 皇七子: 永琮 (悼敏皇子→哲親王) 女 皇長女 皇三女: 固倫和敬公主 孝賢純皇后(滿語: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 ᡝᡵᡩᡝᠮᡠᠩᡤᡝ ᠶᠣᠩᡴᡳᠶᠠᠩᡤᠠ ᡥᡡᠸᠠᠩᡥᡝᠣ,穆麟德:hiyoošungga erdemungge yongkiyangga hūwangheo;1712年2月22日-1748年3月11日),乾隆帝元配妻子,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其祖父是康熙初年戶部尚書米思翰,父親是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伯父是大學士馬齊。 生平[編輯] 孝賢皇后親蠶圖 郎世寧繪《萬國來朝圖》之乾隆后妃 富察氏出身於官宦世家,皇后的十弟便是大學士傅恆。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二生[西曆1712年3月28日],比乾隆帝小一歲,雍正五年七月十八經世宗指婚成為皇四子福晉,雍正六年生皇長女,雍正八年生皇二子永璉,即端慧皇太子,雍正九年生皇三女固倫和敬公主。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為她舉行皇后冊立禮。乾隆十一年生皇七子永琮,乾隆十三年隨駕東巡,三月十一日死於迴鑾途中的德州舟次,享年三十七歲。 孝賢皇后是一位賢明的皇后,乾隆曾稱讚其「歷觀古之賢后。蓋實無以加茲」,同時他認為他能夠專心地處理國家政務,閒暇時間查閱典籍,全部是孝賢皇后的

香妃

圖片
香妃 容妃(1734年10月11日-1788年5月24日),霍卓氏(又作和卓氏),维吾尔族人。生于雍正十三年九月十五日,阿里和卓之女。清高宗时为和贵人、容嫔、容妃。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九日卒,享年55岁。乾隆五十三年(1788)九月二十五日入葬清东陵之裕陵妃园寝。 香妃 - 个人简介 容妃画像 容妃(1734年10月11日-1788年5月24日),霍卓氏(又作和卓氏),维吾尔族人。传说中的香妃原型。生于雍正十三年九月十五日,阿里和卓之女。乾隆二十二年(1757),回部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清朝派兵入回疆平叛, 伊帕尔汗 的五叔 额色尹 、哥哥图尔都配合清军作战,立了战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叛之后,乾隆封额色尹为辅国公,封图尔都为一等台吉(仅次于辅国公的爵号),次年,图尔都送妹妹 伊帕尔 汗氏入宫,以示联婚友好。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和卓氏入宫封和贵人。二十六年(1761)十月封容嫔,三十三年(1768)六月初封容妃,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九日卒,享年55岁。乾隆五十三年(1788)九月二十五日入葬清东陵之裕陵妃园寝。 香妃 - 生平概况 容妃 在 乾隆 皇帝的40多个后妃中,有一位 维吾尔族 女子,她就是闻名遐迩的香妃。其实香妃是否遍体生香,根本无从考证。但乾隆帝只有一个维吾尔族妃子却是史实,她就是容妃。 在乾隆帝的40多名妃子中,有一名回妃,本不奇怪,可是在容妃死后的一百多年内,却引起了一批骚人墨客的兴趣,在容妃身上大做文章,甚至编造出一个“香妃”的故事。从 野史 、诗词到舞台,绘声绘影大肆渲染,竞达到了真假难辨的程度。诗词、戏曲中的人物是可以编造的,但发展到排除史实、以假乱真的程度,就有问题了。以下,我们暂还按习惯称其为香妃,看看她的真实生平。  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五日,香妃诞生在 新疆 和卓族的一个家庭。和卓族是世居叶尔羌的回族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其族称为和卓,所以香妃又叫和卓氏。其父为第二十九世回部台吉(贵族首领)图尔都。乾隆二十年五月,清军进军 伊犁 ,二次平定 准噶尔叛乱 ,解救了被准噶尔拘禁的叶尔羌、喀什噶尔封建主玛罕木特的两个儿子:大和卓木、小和卓木。不料两年以后,小和卓木杀死了钦派的副都统阿敏道,自称巴图尔汗,大和卓木也据守喀什

歷史上真正的香妃

圖片
歷史上真正的香妃 http://www.changsha.cn 2004年02月04日17時9分來源:星辰在線       關於香妃的傳說,如此紛紜複雜,那麼,歷史上真正的香妃究竟怎樣呢?以現在一般公認的觀點,香妃就是文獻記載中的容飛,他是新疆伊斯蘭教上層和卓家族的後裔.乾隆二十三年,和卓家族的一支--霍集占發動叛亂,香妃的書數額色尹及兄長圖爾都率部配合清軍平叛.次年,香妃隨圖爾鍍進京,入宮並被封為"和貴人"在宮中的身份列為主位,是統治者身份.這不僅僅是乾隆帝寵愛一個妃子,更重要的是清廷對維族上層進行籠絡的目的.與各少數民族聯姻,歷來是清廷加強對各民族統治的手段之一.當然,從香妃的經歷來看,他無疑是乾隆較寵愛的一個妃子.     與傳說中香妃奉太后之命賜死的情形恰恰相反,事實上,奉太后之命,乾隆二十六年底,香妃有貴人晉升為嬪,三十三年下又由嬪晉升為妃,稱為容妃.太后於乾隆四十二年去世,容妃死於五十三年,他當然不會是太后賜死的.由於乾隆後期不設皇后,香妃在諸妃中位居第三,地位很高.香妃在宮中享有特殊待遇,乾隆帝注意照顧他的民族習慣,他在宮中長期穿著維吾爾族服裝,保持維族飲食習慣,宮中專設了維族廚役,以保證她的特殊需要.每逢賞賜,他得到的哈密瓜一類的西北貢品較一般妃嬪為多.乾隆三十年春,他以嬪的身份與皇后等一起隨同乾隆下江南,遊歷了蘇州杭州等地,一路上她所得的賞賜均為清真食品技術與伊斯蘭教習俗的物品.除這次隨駕南巡外,容妃還多次隨乾隆出巡,乾隆三十六年,隨駕東巡,遊歷泰山曲阜;四十三年七月,隨駕赴盛京,曾到瀋陽故宮等處.拜謁過清太祖努爾哈赤陵.從出巡紀錄來看,容妃地位在不斷提高,所得賞賜不斷增加.頻繁的隨駕出巡本身,也說明她深得皇帝寵愛.     與傳說中香妃早死的情況相反,香妃實際活到五十多歲,現在人們已經找到她四十歲千秋,五十歲千秋時宮中賞給她的大量物品的紀錄,乾隆五十三年四月,香妃病死於宮中,葬於河北遵化清東陵,出土的花白髮辮也說明她的年齡.     香妃及其家族,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也正因為如此他受到人們尊重和傳頌.而美麗的香妃傳說也稱為民族團結歷史上動人的一頁.     據傳聞,乾隆中葉,清軍入回疆,定邊將軍兆惠俘獲一回部王妃,此女子天生麗質,更奇的是她身體會散發異香,人稱香妃。乾隆帝對她

油畫解密:歷史上的香妃是否真的體有異香之四

圖片
油畫解密:歷史上的香妃是否真的體有異香 2011年07月07日 14:42:50  來源:  搜狐文化    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初四日,圖爾都27歲的妹妹被封為和貴人,皇帝賞給了她大量衣物和銀兩。她一進宮就被封為貴人,沒有經過常在和答應兩級,表明了皇帝對這件事的重視,也表明了皇帝對這位來自新疆維吾爾族女子的喜愛。這年的四月八日,乾隆帝將宮中女子巴朗賜給圖爾都為妻。和貴人的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受到了皇帝的尊重和特殊的關照,專門為她在宮中設了回族廚師。容妃在圓明園居住時,曾在園中的方外觀做禮拜,乾隆帝特意為她在方外觀大理石墻上鐫刻了《古蘭經》文。和貴人入宮兩年來,“秉心克慎,奉職惟勤”,全宮上下對她的印象都很好。乾隆二十六年(1761)十二月三十日,乾隆帝奉皇太後懿旨,晉封和貴人為容嬪。第二年圖爾都晉封為輔國公。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皇帝第四次南巡,容嬪和她的哥哥圖爾都隨駕同行。皇帝的妃嬪很多,而外出陪駕的妃嬪只有幾位,容嬪能夠隨駕,表明了她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一路上,容嬪兄妹第一次飽覽了祖國內地的壯美山河,大開了眼界。   乾隆三十三年(1768)六月初五日,乾隆帝奉皇太後懿旨,晉升容嬪為容妃。同年十月二十六日,乾隆帝命文華殿大學士尹繼善為正使、內閣學士邁拉遜為副使,持節赍冊印,冊封容嬪為容妃。乾隆三十六年(1771),容妃隨皇帝東巡,拜謁了孔廟,登上了東岳泰山。乾隆四十三年(1778),容妃又隨皇帝拜謁了盛京,在這次隨行的6位妃嬪中,容妃已居第二位。   自乾隆三十一年(1766)烏喇那拉皇後死後,乾隆帝不再立皇後。自乾隆三十年(1765)慶貴妃死後,四十年(1775)令懿皇貴妃死後,不再封貴妃和皇貴妃。後宮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妃,當時宮中有6位妃,容妃就是其中一位。從乾隆四十三年(1778)七月以後,容妃已升到第三位,排在愉妃、穎妃之後。從乾隆五十年(1785)以後,可能是身體欠佳,容妃很少露面,皇帝往往單獨賞給她物品。通過查閱清宮檔案《賞賜底簿》得知,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四日,皇帝賞給了容妃10個春橘,這是迄今所查到的最後一次賞賜。5天以後,即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九日,容妃在圓明園溘然長逝,終年55歲。她最大的遺憾就是未能給皇帝生育兒女。   容妃死後,乾隆帝為了讓宮裏人經常懷念她,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