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4的文章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 虧我思嬌的情緒好比度日如年 雖然我不是玉樹臨風, 瀟灑倜儻,但我有廣闊的胸襟加強健的臂彎

圖片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                                             虧我思嬌的情緒好比度日如年                          雖然我不是玉樹臨風, 瀟灑倜儻,但我有廣闊的胸襟加強健的臂彎 前四句本出自已故名伶白駒榮的南音絕唱《客途秋恨》,原文為「涼風有信,秋月無邊,思嬌情緒好比度日如年。小生謬姓蓮仙子,為憶多情妓女麥氏秋娟。見佢聲 色性情人讚羨,更兼才貌的確兩相全。今日天隔一方難見面,是以孤舟沉寂晚景涼天。你睇斜陽照住個對雙飛燕,獨倚蓬窗思悄然……」 原為廣東南音(又名地水南音,一種說唱曲,屬於地方曲藝,流行於珠江三角洲一帶)的經典曲子。 後來改編成在電視劇《小寶與康熙》中韋小寶(張衛健飾)經常背誦的一段話。 1. 口口相傳, 作者不可考。 2. ㄊ一ˋ ㄊㄤˇ。指英俊瀟灑,不拘禮法。 3. 內容內容描述多情書生苦戀名妓的故事,之前的《脂胭扣》(梅艷芳、張國榮主演),也以客途秋恨作開場曲,帶出青樓苦戀了無痕的劇情。 其實初見此問題頗感有趣,因為兒子在連續劇當紅時,對"這首詩"可是朗朗上口,十分喜愛呢~  白駒榮 白駒榮 (1892年—1974年),原名 陳榮 ,號少波, 廣東 順德 杏壇 龍潭村 人, [1] 著名 粵劇 小生表演藝術家,粵劇 四大天王 之一。 [2] 他是著名花旦 白雪仙 之父。白駒榮父親是一位普通粵劇演員。 [3] 白駒榮與 金山炳 、 靚榮 、 千里駒 、 靚次伯 等人同是把戲台演唱語言從官話改為粵語的前軀。二十年代初期已有 小生王 之稱的白駒榮發展了「四門頭二黃」(又名和尚腔和參禪腔)、「八字二黃」等的腔調和板式,使唱腔更富特色,對 薛覺先 、 馬師曾 的演唱方法有較大的影響。 [4] 他更以真嗓(平喉)代替假嗓演唱,音色優美清潤,自創「白派」的演唱方式。 演出經歷 1911年(19歲)才在演天台班學戲,拜師男花旦 鄭君可 、 吳有山 。翌年,加入了由吳友山(吳有山?)所組成的 民壽年 班,擔任第二小生,並且跟從 紮腳文 學習,與他合演《仕林祭塔》、《閨留學廣》兩齣戲。不久,提為正印小生,並開始改藝名為白駒榮。演出連台本戲《太平天國》
圖片
客途秋恨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 客途秋恨 》係南海人 葉瑞伯 喺 清代 道光年間寫嘅 南音 曲。一直流傳,到 1920年代 由編劇家 黃少拔 改編成 粵劇 《 客途秋恨 》,將原曲修改做主題曲,原用南音嚟唱。而 白駒榮 就係演譯呢首歌嘅代表人物。 新馬仔 、 張國榮 都有唱過。 節錄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 睇我思嬌情緒好比渡日如年。小生係繆姓乃是蓮仙字,為憶多情嘅歌女呀叫做麥氏秋娟。見 佢聲色以共性情人讚羨,佢更兼才貌仲的確兩相全。 今日天隔一方難見面,是以孤舟沉寂晚景涼天。你睇斜陽照住嗰對雙飛燕,睇我獨倚蓬窗我就思悄然。耳畔聽得秋聲桐葉落,又只見平橋衰柳鎖寒煙。第一觸景係更添情懊惱囉,睇我懷人愁對嗰個月華圓。 即係舊約難如潮有信,新愁深似海無邊。睇我呢種情緒悲秋同宋嘅玉,況且客途黎抱恨你話 叫我對乜誰言。近日聽得話有羽書馳諜報,重話干戈亂擾江村。 崑山玉石也遭焚毀,好似避秦男女入桃源。你係幽蘭不肯受污泥染,又怕賊兵來犯月中仙。 你話嬌花若被狂風損,嗰陣玉容無主情乜誰憐。一定輾轉馬前遭血濺,日落魂歸玉化煙。你話若然你豔質係遭兇暴,我寧願同埋白骨去伴姐妝前。 或者死後得成連理樹,好過生時常在呢個奈河邊,但望慈航法力總要行方便,把楊枝甘露救出火坑蓮。等你劫難逢兇俱化吉,個的災星魔障兩不相牽。睇我心似轆轤千百轉,空綣戀 . . . 南音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有別於 泉州南音 ,廣東 南音 自成一格,係南方「彈詞」嘅一種,同 木魚 、 龍舟 、 粵謳 、 板眼 都被稱為粵調。廣東南音又叫做 地水南音 , 係廣東「說猶如唱,唱猶如說」嘅獨特說唱曲藝,喺二十世紀初期最盛。瞽師或師娘(盲人樂師/盲人歌女)糅合咗木魚、龍舟等廣東講唱傳統彈唱,歌曲內容多數 係抒發個人嘅坎坷遭遇、離愁別緒,經常有自傷自憐嘅主題,令廣東南音別樹一格,所以後期亦被人攞嚟同美國黑人藍調比較。演唱技藝嘅傳授幾乎全靠口授。著名 曲目有《嘆五更》、《客途秋恨》、《祭瀟湘》等,而《今夢曲》就喺唯一一本南音曲集。 南音喺 十九世紀 中葉至 二十世紀 初 妓院、煙館、茶樓上經常聽到嘅現場表演音樂,由於涉及色情場所,歌詞唔少都同男歡女愛、色情題材有關。同時,廣東豪富世家詩酒風流,蓄養瞽師、歌姬、瞽僮 以備歌唱。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後,豪戶大宅沒落

吳三連(1899年11月15日-1988年10月29日),臺灣臺南學甲人,東京商科大學(今一橋大學)畢業。前臺灣省議會議員、臺北市長及《自立晚報》、台南紡織創辦人,亦為日治時期與戰後台灣政治民主化運動、台灣本土化運動、及社會運動的重要先驅人物

圖片
吳三連 吳三連 臺北市 第3、4任 市長 任期 1950年2月6日-1950年11月1日 前任 游彌堅 繼任 項昌權 (代理) 任期 1951年2月1日-1954年6月1日 前任 項昌權 (代理) 繼任 高玉樹 個人資料 性別 男 出生 1899年11月15日 日治臺灣 台南廳 學甲庄 逝世 1988年12月29日(89歲)   中華民國 臺北市 配偶 李菱 學歷 台灣總督府國語師範學校畢業 日本東京商科大學(今 一橋大學 )畢業 (1925年) 經歷 大阪《 每日新聞 》記者 《台灣新民報》總編 (1932年-) 大阪《每日新聞》東京分社分社長 (1932年-1940年) 天津臺灣同鄉會會長1945- 第一屆國大代表 (1947年-) 臺北市政府(省轄市第三任)市長 (1950年2月6日-1950年11月) 臺北市政府(省轄市第五任)市長 (1951年2月1日-1954年6月1日) 臺灣省臨時會議員 第二、第三屆省參議會議員 台南紡織 公司董事長 環球水泥 公司董事長 大臺北瓦斯 公司董事長 南紡企業 董事長 太子龍紡織 公司董事長 中和紡織 公司常務董事 國賓大飯店 常務董事 泰安產物保險公司 常務董事 彰化商業銀行 董事 國貨推動中心董事 棉業倉儲公司董事 自立晚報 發行人 (1959年-) 台灣日報 常務董事 台灣時報 常務董事 新生報業公司監察人 延平中學 董事長 天仁工商高級職業學校 董事長 南臺工業專科學校 董事長 (1965年-) 吳三連文藝獎基金會創辦人 (1978年) 吳三連 (1899年11月15日-1988年10月29日), 臺灣 臺南 學甲 人,東京商科大學(今 一橋大學 )畢業。前 臺灣省議會 議員、 臺北市長 及《 自立晚報 》、 台南紡織 創辦人,亦為 日治時期 與戰後台灣政治 民主化 運動、 台灣本土化運動 、及社會運動的重要先驅人物。在 台灣教育 上也是南台工專(今 南台科技大學 )、 天

沈曾桐(1850年-1921年),又名沈會桐,字紫封,浙江省嘉興府嘉善縣(今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圖片
沈曾桐 沈曾桐 (1850年-1921年),又名 沈會桐 ,字 紫封 , 浙江省 嘉興府 嘉善縣 (今 浙江省 嘉興市 嘉善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光緒十二年(1886年)登進士,。同年五月,改 翰林院 庶吉士 [1] 。光緒十五年四月,散館,授 翰林院 編修 [2] ;次年,改會典館圖上詳校官、國史館協修官。光緒十八年,為會試同考官。光緒二十一年,授會典館圖上纂修官、次年改會典館圖上總纂官。光緒二十八年,任湖北鄉試副考官、八旗小學堂提調官、編書處總纂官、武英殿協修官。次年任武英殿纂修官、撰文處行走。光緒三十一年,任 文淵閣 校理 。光緒三十三年,任 山西 平陽府 知府 ,後改 廣東 提學使 。宣統三年,任雲南提法使 [3]     沈曾桐朝代:清 《晚晴簃詩匯·卷一七六》: 沈曾桐,字同叔,號子封,嘉興人。 光緒丙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廣東提學使。   古風 題徐鞠人同年北江舊廬圖(清·沈曾桐)  顯示自動註釋 海王置官燒琉璃,迤南有井清且漪。 北江先生舊卜宅,百年徐子來居之。 北江抗疏擊權貴,頭顱分與歐刀期。 天王聖明臣不死,投荒萬里百日歸。 徐子起家官禁闈,風流文彩高山思。 讀書尚友眼如月,燕坐觀世爭蟲雞。 甲午之年海水飛,徐子憂國如輖飢。 袖中一疏帝動色,坐決成敗如蓍龜。 惜哉玄黃有翻覆,九關虎豹籲可悲。 君門潭潭士氣死,柴戶奉母萊衣嬉。 中庭花發鶯亂啼,高堂繞膝孫含飴。 歲時伏臘召親友,上堂鞠𦜕陳一卮。 僧彌法護自師友,一門婦子無嗃嘻。 人生此樂詎易得,天意枯菀真難齊。 玄冬凜冽諼草萎,眼枯泣血驚烏棲。 後先死孝真一轍,麻衣雪涕稱孤兒,我昔升堂拜聖善,圖中光景猶能追。 觀河性存面已皺,論交十年倏路歧。 春風勁厲河冰澌,送子執手情淒其。 他年史筆傳滂母,更溯機聲鐙影時

廣州故事:西關名醫後人珍本捐入中圖

圖片
廣州故事:西關名醫後人珍本捐入中圖   金羊網 2006-12-12 15:56:53 這是中山圖書館十年來收到的最大一批古籍捐贈 本報訊記者鄧瓊、通訊員林子雄報道:一所西關老宅的失竊案,成就一批珍貴古籍捐贈———記者昨天獲悉,民國年間廣州著名醫生黃彪先生的後人近日向廣東省立 中山圖書館捐書,其121種古醫書中就有103種彌補了中圖的空缺,這 是中山圖書館近十年來收到的最大一批古籍捐贈。 據黃彪先生之子黃文江介紹,今年6月間,在香港開中醫館的他回廣州掃墓,順便來到位於西關和平西路的閑置舊宅,當打開塵封已久的大門時,驚訝地發現 老宅已被賊人光顧,原擺放在廳裡的酸枝家具不翼而飛,連屋裡的電線也被小偷剪掉了! 他趕緊一口氣沖上了小閣樓,撲向牆邊的書箱摸索,這才如釋重負:“幸虧圖書還在!”原來閣樓上存放著黃彪先生遺留下來的800多冊珍貴古籍。 劫後餘生,黃文江和親屬商量後決定將這批古書全部捐獻給國家。 黃彪先生世居廣州西關,自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拱日西路(今和平西路)開設中醫診所,被譽為“醫生街”的“四大天王”之一。 他除了醫術精良外,還十分講究醫德。 黃彪行醫有幾個規矩:從來不在病人面前打開包著的診金,以免窮苦病人因診金不足而難為情;遇到實在交不起診金或無錢執藥(買藥)的病人,黃 彪就免費替他們看病,並讓病人到​​拱日西路口的一間藥材鋪(今位於和平西路口)去執藥,在藥方上註明藥費由他支付,黃彪每逢月末會到該 鋪結賬。 黃彪終身鑽研醫術,藏有大量古醫書。 這次其子捐獻給中山圖書館的古籍文獻就以醫書為主,總計127種854冊,其中明代刻本19種124冊,清代刻本88種560冊,民國間刻本2種16冊,還有石印 本、影印本、抄本、鉛印本若干。 其中有6種明代刻本可見於《中國古籍善本書目》,7種清代刻本被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在121種古醫書中,中山圖書館缺藏103種,其中還有廣東地方出版的醫書如《溫病條辨》六卷(清粵東惠濟堂刻本)、《素問》二十四卷 (清光緒二年新會李氏刻本)、《女科》二卷(清廣州翰墨園刻本)等,它們的入藏大大豐富了中山圖書館的古代醫籍文獻。 (曉健/編制) 廣州 名醫黃彪 先生(1900年-1977年)捐獻800多冊珍貴古籍 ... 明朝洪武年間,廣州籍人士孫、王佐、趙介、李德、黃哲在南園組織詩社,開嶺南風雅之 ...

中山圖書館百年回眸之二

圖片
中山圖書館百年回眸 來源: 羊城晚報   發表時間︰2013-01-13 14:06   杜定友館長(1898年-1967年)被譽為“中國圖書館的一代宗師”   廣州名醫黃彪先生(1900年-1977年)捐獻800多冊珍貴古籍 2 三片福地,文脈傳承 年紀稍大的人都知道,以前的中山圖書館一直有“南館”、“北館”之分。南館(今文德路62號),它是中山圖書館創辦之地。這里過去叫“南園”,是廣 州最古老的文人集雅之地。明朝洪武年間,廣州籍人士孫、王佐、趙介、李德、黃哲在南園組織詩社,開嶺南風雅之先,于是人們稱其為“南園五子”。南園內有一 軒,孫命名為“抗風”,又有“昔在越江曲,南園抗風軒”之句。明代中葉,中原詩壇日趨凋敝,嶺南卻詩風大盛,人才輩出,時有歐大任、梁有譽、黎民表、吳 旦、李時行脫穎而出,人稱“南園後五子”。時至清朝,官員在這里建祠堂拜祭先賢。1887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在南園故址建廣雅書局,聘請文學人士刊刻書 籍。中山圖書館在南館收藏古籍及地方文獻,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後期才遷出。 北館(今文德路81號)的歷史更加悠久,今館內仍有番山、番山亭等古跡。清人屈大均說廣州城內有三山︰番山、禺山、粵秀山,傳說它們是廣州城最古老 的山。北宋紹聖三年(1096年),番山一帶為廣州府學,學宮內木棉如錦,松柏交翠,鷹鶴棲鳴。1933年10月19日,由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古巴四 國華僑捐資興建的廣州市立中山圖書館在這里落成,北館紅牆綠瓦,頗為壯觀。爾後,省、市圖書館均在文德路,相隔百米,南、北二館之稱亦由此始。1956 年,市館連人帶書並入省館,北館成了中山圖書館借閱服務的主要場所。 新館(文明路213號),原系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由廣東巡撫李世楨倡建的廣東貢院,(今仍存明遠樓一座)。清末廢除科舉後,此地為兩廣 師範學堂,後來又是廣東大學、中山大學所在地。其中心是原兩廣師範學堂的鐘樓,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鐘樓舉行,國共第一次合 作。1927年1月,魯迅到中大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曾在鐘樓居住。這里因此也成了魯迅紀念館。前面是廣闊的廣場,它為北伐戰爭期間廣州各界游行集會 的地方

中山圖書館百年回眸

圖片
中山圖書館百年回眸 來源: 羊城晚報   發表時間︰2013-01-13 14:06   1936年廣州市立中山圖書館職員 老城紀事 □林子雄 2012年歲末,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迎來她的百年館慶。回顧一個世紀以來,中山圖書館從文德南路的廣雅書局,到文德北路的廣府學宮,再到文明路的貢 院、中山大學舊址,一路走來,路途坎坷,有不少人攙扶過、支持過,使她從一棟古代藏書樓發展成為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一個擁有600多萬冊圖書的全省 “總書庫”。 1 艱難發軔,男女分開 清朝末年,接二連三的喪權辱國事件,無論是苦難民眾,抑或是清朝政府都知道保守落後就要挨打、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時候了,于是有了林則徐的“睜眼看世 界”、張之洞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康有為的“公車上書”及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他們是近代尋求救國途徑且與廣東密切相關的人物,廣東圖書館事業 也是在這一背景下創設起來的。 1909年,清朝頒下《京師及各省圖書館通行章程》,規定次年各省一律開辦圖書館。1910年,廣東提學使沈曾桐(1853年—1921年)在提議 建立廣東圖書館的同時,建起了一座藏書樓,收藏學海堂、菊坡精舍、廣雅書局的書版,並打算開放廣雅書局藏書給公眾閱覽。雖然清末時局動蕩,沈氏的辦館計劃 並未成功。1912年,民國初立,百廢待興,廣東到處盜賊蝟集,民不聊生,政府官員疲于奔命,也只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誰有心思去考慮設立圖書館呢? 好在仍有一個人惦記著開辦省圖書館的事情,他就是原南海縣舉人馮願。馮願(1868年-1943年)先後擔任兩廣學務處官書編纂、圖書科科長,是唯一從清 朝到民國負責籌辦廣東圖書館的人。馮願撰《廣東圖書館書目序》曰︰“民國成立之元年,海宇奠定,兵散于農,士聚于學。于時政通人和,百廢俱舉,而廣東圖書 館亦以其年六月告成。圖書館者,蓋城南南園故址也。初清之季年,張之洞來督廣州,拓南園地為廣雅書局,又于城之西偏築廣雅書院,院藏典籍甚富。歲庚戌,提 學沈曾桐擬就書局開圖書館,移院籍實之。未成,而沈去。繼之者為秦樹聲,又未成,而革命事起。方事之殷也,都督胡公慮古籍之散亡,檄余保守之。慨禮樂之陵 遲,兼兵戎之蹂躪,澤池污萊,日滋蕪穢。

杜定友(1898~1967)中國圖書館學家。原籍廣東南海

圖片
杜定友 杜定友(1898~1967)      中國圖書館學家。 原籍廣東南海,生於上海。 1918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專門學校。 同年赴菲律賓大學留學,學習圖書館學。 1921年畢業回國。 先後在上海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廣東中山大學等校任圖書館館長、主任。 其間並曾於1922年創辦廣東省圖書館管理員養成所,1925年創辦上海國民大學圖書館學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廣東省人民圖書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館長,廣東文史館館員。 杜定友一生從事圖書館建設和圖書館學教育,對圖書館學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著有《世界圖書分類法​​》、《圖書目錄學》、《分類原理與分類問題》和《杜定友圖書館學論文選集》等。 杜定友 杜定友,中國圖書館學家。 原籍廣東南海。 1898年1月7日生於上海,1967年3月13日卒於廣州。 杜定友是我國近代圖書館事業和近代圖書館學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國圖書館學史乃至世界圖書館學史上屈指可數的理論大家之一,他在圖書館學的諸多領域都作出了 傑出的貢獻,他融東西方圖書館學為一體而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圖書館學理論尤為值得稱道。 編輯摘要 編輯信息模塊 中文名: 杜定友 性別: 男 國籍: 中國 出生年月: 1898年1月7日 職業: 學者 圖書館學家 杜定友杜定友 杜定友 - 生平 杜定友1918年畢業於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同年赴菲律賓大學學習圖書館學。 1920年獲文學士學位,1921年畢業,又獲教育學和圖書館學學士學位,同年回國,至1949年他歷任上海復旦大學圖書館、交通大學圖書館、廣東中山大學圖書館、廣東省圖書 館、廣州市圖書館館長或主任,為這些圖書館的建設、管理和業務,付出了心力。 他也熱心於培育圖書館專業人才,積極從事圖書館學教育工作。 1922年在廣州建立廣東省圖書館管理員養成所。 1925年在上海國民大學創建中國圖書館學教育史上第一個圖書館學系,任系主任兼教授。 此外,還在廣州市民大學、南京東南大學與中華圖書館協會合辦的暑期講習班講授圖書館學課程。 杜定友在1949年底被任命為廣東省人民圖書館館長,1953年因職。 1956年4月參加文化部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和北京圖書館主辦的分類法座談會,討論研究中小型圖書館圖書分類表編制問題,1957年3月參加在南京舉辦的第一屆中國省市 圖書館工作人員進修班教學工作。 5月參加中國圖書館工作者代表團赴蘇

風雲人物

圖片
風雲人物 回上一頁 中洲地區早年可說是「地瘠民貧」謀生艱鉅。惟居民能秉 持先民篳路襤縷、披荊斬棘之精神,克苦耐勞,勤奮上進 ,因此,在企業界及政壇上孕育出不少人才,今簡介於後: 一、吳三連先生: 民前十三年生,中洲新頭港人,日本一橋商科大學畢業, 創辦自立晚報、環球水泥、臺南紡織、為台南企業集團領 導人。曾任第一屆國大代表、臺北市第一任市長、第二屆 省議員、國策顧問,從商從政,成就非凡,名斐國際。 吳三連先生故居 二、吳修齊先生: 民國二年十二月三十日出生,中洲新頭港人,中洲國小畢 業後,即進入侯雨利先生經營的布行服務。其為人處事, 刻苦耐勞,誠實幹練,秉持「三好一公道」的大原則經營 事業。現任統一企業董事長、台南紡織公司董事長,是位 大德、大孝、大仁的企業家。 吳修齊先生 三、吳尊賢先生: 民國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生,中洲新頭港人,是吳修齊先 生的親弟弟。民國十九年學甲公學校高等科畢業後,即進 入台南從商,平日秉持「勤勞」、「愛心」、「謙恭」三 大精神積極創業。事業有成後,更致力於公益慈善活動是 一位「仁風廣被」的企業家及慈善家。 吳尊賢先生 四、陳華宗先生: 生於民前八年,係本地陳姓望族,十四歲留學日本,畢業 於立正大學史學科。回臺後,三十一歲就初任學甲庄長, 任職期間,發揮優秀之政治才華,實施都市計劃,土地規 劃,整理街道,為日後學甲發展奠下良好的基礎。民國三 十五年台南縣議會成立,當選為第一任議長,後又蟬連四 屆。卸任後,主持嘉南農田水利會,策劃白河水庫,擴建 灌溉溝渠等水利工程,之後,又曾於民國五十三年、五十 七年當選省議員。陳華宗先生一生獻身政界,對地方建設 貢獻良多,後人於學甲建立華宗公園、華宗路及辦理華宗 杯排球賽以紀念這位傑出的政治人。 華宗紀念公園 五、翁川配先生: 生於民國十八年,中洲頭港人,為現今國內紡織界大老, 創立怡華、佳華等公司。其企業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