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圖書館百年回眸
中山圖書館百年回眸
來源:羊城晚報 發表時間︰2013-01-13 14:06
1936年廣州市立中山圖書館職員
老城紀事□林子雄
2012年歲末,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迎來她的百年館慶。回顧一個世紀以來,中山圖書館從文德南路的廣雅書局,到文德北路的廣府學宮,再到文明路的貢 院、中山大學舊址,一路走來,路途坎坷,有不少人攙扶過、支持過,使她從一棟古代藏書樓發展成為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一個擁有600多萬冊圖書的全省 “總書庫”。
1
艱難發軔,男女分開
清朝末年,接二連三的喪權辱國事件,無論是苦難民眾,抑或是清朝政府都知道保守落後就要挨打、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時候了,于是有了林則徐的“睜眼看世 界”、張之洞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康有為的“公車上書”及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他們是近代尋求救國途徑且與廣東密切相關的人物,廣東圖書館事業 也是在這一背景下創設起來的。
1909年,清朝頒下《京師及各省圖書館通行章程》,規定次年各省一律開辦圖書館。1910年,廣東提學使沈曾桐(1853年—1921年)在提議 建立廣東圖書館的同時,建起了一座藏書樓,收藏學海堂、菊坡精舍、廣雅書局的書版,並打算開放廣雅書局藏書給公眾閱覽。雖然清末時局動蕩,沈氏的辦館計劃 並未成功。1912年,民國初立,百廢待興,廣東到處盜賊蝟集,民不聊生,政府官員疲于奔命,也只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誰有心思去考慮設立圖書館呢? 好在仍有一個人惦記著開辦省圖書館的事情,他就是原南海縣舉人馮願。馮願(1868年-1943年)先後擔任兩廣學務處官書編纂、圖書科科長,是唯一從清 朝到民國負責籌辦廣東圖書館的人。馮願撰《廣東圖書館書目序》曰︰“民國成立之元年,海宇奠定,兵散于農,士聚于學。于時政通人和,百廢俱舉,而廣東圖書 館亦以其年六月告成。圖書館者,蓋城南南園故址也。初清之季年,張之洞來督廣州,拓南園地為廣雅書局,又于城之西偏築廣雅書院,院藏典籍甚富。歲庚戌,提 學沈曾桐擬就書局開圖書館,移院籍實之。未成,而沈去。繼之者為秦樹聲,又未成,而革命事起。方事之殷也,都督胡公慮古籍之散亡,檄余保守之。慨禮樂之陵 遲,兼兵戎之蹂躪,澤池污萊,日滋蕪穢。某為掃除之、完輯之,半歲而始就理。復董率員司,抱殘守闕,整理之,編輯之,又半歲而始事。”馮願提到了秦樹聲 (1861年-1926年),進士出身,他繼沈曾桐之後出任廣東提學使;都督胡公,即胡漢民。
1912年7月,馮願代首任館長李茂之撰寫《廣東圖書館公告》,里面說︰“吾粵光復之初,都督胡公首以廣雅書局為前清儲藏圖籍之所,檄茂之收取而保 存之,亦猶蕭何入關之遺意歟。茂之以不學之躬,膺茲重任,顧念古今圖籍皆吾國學之粹也,與其鄭重而保存之,毋寧普及而教育之,遂請于都督,改為廣東圖書 館。都督曰善。仍檄茂之為館長。當籌辦伊始,艱難困阻,約而言之,厥有四端︰兵劫旁流,藝文最酷,雜馬溲于蠹簡,蕪穢不治,此一難也。拔劍擊柱,武烈余 風,釋干戈而談詩書,柄鑿不入,此二難也。校舍荒涼,博士倚席,听翰音于風雨,寂寞無聞,此三難也。悉索敝賦,軍實是供,求挹注于河流,緩急不濟,此四難 也。歷此四難,遂生四善︰今此圖書館成立有日矣,學士大夫逝肯來游乎?茂之擁簪清道,企望塵濁,敢前致辭,條舉厥善︰匡衡苦學,客作求書,今則廣積巨編, 餉我寒士,其苦樂異趣,可善者一。蘇秦負書,面目黧黑,今則鴻篇列架,弛其負擔,其勞逸異致,可善者二。許慈卷籍,借閱綦難,今則秘笈奇書,足供抄錄,其 廣狹異量,可善者三。伏生傳經,僅綿家學,今則官司職守,無虞散亡,其公私異用,可善者四。”此“四難”概括了當時社會惡劣局勢,而“四善”說的是建立圖 書館的作用。
開館初期,由于來館人數稀少,同年8月,廣東圖書館一連數日在報紙上刊登廣告,說明圖書館的地址及開放時間,其閱覽室每天上午9點至下午4點開放, 逢周一休息。讀者入館須購閱書券,閱書券分為每日券、半月券、一月券、長年券及特別券。日券每張售銅幣2枚,半月券每張售銀幣2角,一月券每張售銀幣4 角,長年券每張售銀幣2元5角,特別券每張售銀半毫。日券閱覽效用止于一次,出後復入須另購券。日券無論時刻遲早均應按照定價,不得借口來遲不付足價。凡 年未12歲以上之童,若非其父兄師友攜帶者不得購券入室。凡衣履不潔軀體穢惡及有殘疾者酒醉及癲狂者均不得購券入室。閱覽室除分為保存類、觀覽類兩種外, 還規定男女讀者分日閱覽,周二、四、五、日為男界觀書期,周三、六為女界觀書期。男、女讀者分開,這是民初時俗,學校既分男校、女校,參觀展覽也要分男 界、女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