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途秋恨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客途秋恨》係南海人葉瑞伯喺清代道光年間寫嘅南音曲。一直流傳,到 1920年代由編劇家黃少拔改編成粵劇《客途秋恨》,將原曲修改做主題曲,原用南音嚟唱。而白駒榮就係演譯呢首歌嘅代表人物。新馬仔、張國榮都有唱過。
節錄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
睇我思嬌情緒好比渡日如年。小生係繆姓乃是蓮仙字,為憶多情嘅歌女呀叫做麥氏秋娟。見 佢聲色以共性情人讚羨,佢更兼才貌仲的確兩相全。
今日天隔一方難見面,是以孤舟沉寂晚景涼天。你睇斜陽照住嗰對雙飛燕,睇我獨倚蓬窗我就思悄然。耳畔聽得秋聲桐葉落,又只見平橋衰柳鎖寒煙。第一觸景係更添情懊惱囉,睇我懷人愁對嗰個月華圓。
即係舊約難如潮有信,新愁深似海無邊。睇我呢種情緒悲秋同宋嘅玉,況且客途黎抱恨你話 叫我對乜誰言。近日聽得話有羽書馳諜報,重話干戈亂擾江村。
崑山玉石也遭焚毀,好似避秦男女入桃源。你係幽蘭不肯受污泥染,又怕賊兵來犯月中仙。 你話嬌花若被狂風損,嗰陣玉容無主情乜誰憐。一定輾轉馬前遭血濺,日落魂歸玉化煙。你話若然你豔質係遭兇暴,我寧願同埋白骨去伴姐妝前。
或者死後得成連理樹,好過生時常在呢個奈河邊,但望慈航法力總要行方便,把楊枝甘露救出火坑蓮。等你劫難逢兇俱化吉,個的災星魔障兩不相牽。睇我心似轆轤千百轉,空綣戀 . . .
南音喺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初 妓院、煙館、茶樓上經常聽到嘅現場表演音樂,由於涉及色情場所,歌詞唔少都同男歡女愛、色情題材有關。同時,廣東豪富世家詩酒風流,蓄養瞽師、歌姬、瞽僮 以備歌唱。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後,豪戶大宅沒落,加上1935年香港禁娼,地水南音亦開始式微。不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起,粵劇開始吸納地水南音的講唱方 式,逐漸發展為戲台南音,令到南音嘅部份神髓得到傳承。著名嘅南音唱家包括鍾德(盲德)、劉就(盲就)、桂妹師娘、眇姬麗芳、白駒榮、陳鑑、何耀華、盲 賢、盛獻三、杜煥等等。
木魚說唱自明代中葉之後發展緩慢,廣州幫只唱木魚和少量小曲,就好難同其他幫派競爭,於是佢哋喺木魚清唱、龍舟邊敲擊邊唱曲嘅基礎上,吸收揚州南詞、潮曲嘅長處,形成新嘅粵語曲種——南音 [1]。
地水南音嘅唱腔一般又分為正綫南音、乙反南音(又叫苦喉南音/梅花腔)、流水南音等唔同唱腔。正綫南音係比較普通嘅南音,苦喉南音嘅音調係最凄慘, 流水南音就無過門,唱者要「文不加點」咁一路唱落去,中間無停頓。南音唱法變化多端,唱家唱同一曲每日都可以有唔同唱法。至於「乙反」就係古樂調式,用舊 時「上尺工反六五生」為譜。乙反嘅音較低,所以聽起來韻味較苦[2]。
杜煥喺1972年被香港電台炒魷魚之後,只能靠政府救濟金為生,屈居喺上海街一盲人籠屋,間中或到旺角街頭賣唱討錢。1974年,德國文化協會邀請 杜煥演唱〈客途秋恨〉、〈男燒衣〉等曲目,兼且由何臣椰胡伴奏。後來成為「南音箏怪」嘅唐健垣(當時喺中文大學音樂系碩士生)初遇杜煥,結下兩人日後喺師 徒情緣。
美國匹茲堡大學音樂系教授榮鴻曾,喺1975年收錄咗杜煥喺上環摩羅街富隆酒樓演唱嘅16首南音歌曲,部份經由中文大學輯錄成唱片《訴衷情》。
後來,喺唐健垣安排下,杜煥喺大會堂劇院演唱,又被邀到中文大學博物館內演唱南音,並且拍攝成一卷八米厘影帶,成為傳統地水南音嘅少數僅存影像紀錄。
1979年,杜煥病逝,傳統盲人派地水南音自此成為絕唱。唐健垣當時喺英國深造音樂博士,一時間杜煥貧病無以為殮,好彩得南音唱家、粵劇名伶阮兆輝奔走安排喪事,又聯繫商業電台舉辦南音、龍舟演唱會,為盲人組織籌款 [3]。
孔家將擅唱南音的失明藝人鍾德接到岳雪樓,照顧佢起居飲食。雅集之時,文人雅客們修訂鍾德所唱嘅南音舊曲,或爲佢撰寫新曲,共得曲子14首,因曲子都以曹雪芹小說《紅樓夢》爲題材,統稱《今夢曲》,可惜原來版本早已散失 [6]。
鍾德晚年到咗香港,以《華字日報》總編輯勞緯孟爲首嘅一幫文人喺 1919年爲佢整理、出版咗《今夢曲》,葉瑞伯嘅侄孫葉茗孫參與編輯曲集,南海天放氏、順德老漁撰序或題詩 [7]。
睇我思嬌情緒好比渡日如年。小生係繆姓乃是蓮仙字,為憶多情嘅歌女呀叫做麥氏秋娟。見 佢聲色以共性情人讚羨,佢更兼才貌仲的確兩相全。
今日天隔一方難見面,是以孤舟沉寂晚景涼天。你睇斜陽照住嗰對雙飛燕,睇我獨倚蓬窗我就思悄然。耳畔聽得秋聲桐葉落,又只見平橋衰柳鎖寒煙。第一觸景係更添情懊惱囉,睇我懷人愁對嗰個月華圓。
即係舊約難如潮有信,新愁深似海無邊。睇我呢種情緒悲秋同宋嘅玉,況且客途黎抱恨你話 叫我對乜誰言。近日聽得話有羽書馳諜報,重話干戈亂擾江村。
崑山玉石也遭焚毀,好似避秦男女入桃源。你係幽蘭不肯受污泥染,又怕賊兵來犯月中仙。 你話嬌花若被狂風損,嗰陣玉容無主情乜誰憐。一定輾轉馬前遭血濺,日落魂歸玉化煙。你話若然你豔質係遭兇暴,我寧願同埋白骨去伴姐妝前。
或者死後得成連理樹,好過生時常在呢個奈河邊,但望慈航法力總要行方便,把楊枝甘露救出火坑蓮。等你劫難逢兇俱化吉,個的災星魔障兩不相牽。睇我心似轆轤千百轉,空綣戀 . . .
南音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有別於泉州南音,廣東南音自成一格,係南方「彈詞」嘅一種,同木魚、龍舟、粵謳、板眼都被稱為粵調。廣東南音又叫做地水南音,
係廣東「說猶如唱,唱猶如說」嘅獨特說唱曲藝,喺二十世紀初期最盛。瞽師或師娘(盲人樂師/盲人歌女)糅合咗木魚、龍舟等廣東講唱傳統彈唱,歌曲內容多數
係抒發個人嘅坎坷遭遇、離愁別緒,經常有自傷自憐嘅主題,令廣東南音別樹一格,所以後期亦被人攞嚟同美國黑人藍調比較。演唱技藝嘅傳授幾乎全靠口授。著名
曲目有《嘆五更》、《客途秋恨》、《祭瀟湘》等,而《今夢曲》就喺唯一一本南音曲集。南音喺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初 妓院、煙館、茶樓上經常聽到嘅現場表演音樂,由於涉及色情場所,歌詞唔少都同男歡女愛、色情題材有關。同時,廣東豪富世家詩酒風流,蓄養瞽師、歌姬、瞽僮 以備歌唱。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後,豪戶大宅沒落,加上1935年香港禁娼,地水南音亦開始式微。不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起,粵劇開始吸納地水南音的講唱方 式,逐漸發展為戲台南音,令到南音嘅部份神髓得到傳承。著名嘅南音唱家包括鍾德(盲德)、劉就(盲就)、桂妹師娘、眇姬麗芳、白駒榮、陳鑑、何耀華、盲 賢、盛獻三、杜煥等等。
背景
南音喺繼木魚、龍舟之後,喺清代乾隆年間興起產生嘅粵語曲藝曲種,主要喺兩廣粵語地區流傳。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7年),清政府只准廣州作為全國唯一對外通商口岸,卻帶旺咗廣州、佛山一帶嘅經濟發展。娛樂消費業興旺,吸引咗唔少外地煙花女子嚟廣州謀生。當時廣州嘅風月場所嘅特色喺花舫,集中喺南濠、谷埠、沙面等南海縣屬地,活躍嘅講唱藝人分為揚州幫、廣東幫同潮州幫。木魚說唱自明代中葉之後發展緩慢,廣州幫只唱木魚和少量小曲,就好難同其他幫派競爭,於是佢哋喺木魚清唱、龍舟邊敲擊邊唱曲嘅基礎上,吸收揚州南詞、潮曲嘅長處,形成新嘅粵語曲種——南音 [1]。
地水南音
「地水」係卜卦術語,廣東人舊稱盲人做「阿水」,所以主要由盲人所唱嘅南音就被人叫做「地水南音」。以前盲人喺廣東一帶嘅鄉鎮,主要靠占卜算命為 生,一啲有音樂天賦嘅盲人兼唱起南音,而且師徒一代代咁傳落去,於是唱南音就變成當時盲人嘅一種謀生手段。佢哋有啲孤身一人,有啲兩人為伴,帶往簡單樂 器,唱一啲悲情/詼諧嘅故仔賣唱討錢,或沿門乞唱、或擺地攤求賞錢,而部份唱得比較好嘅,或被富裕人家請到府中唱「堂會」。南音瞽師一般生活坎坷,因此, 南音曲詞頗多悲情故事、自憐自傷之詞。地水南音嘅唱腔一般又分為正綫南音、乙反南音(又叫苦喉南音/梅花腔)、流水南音等唔同唱腔。正綫南音係比較普通嘅南音,苦喉南音嘅音調係最凄慘, 流水南音就無過門,唱者要「文不加點」咁一路唱落去,中間無停頓。南音唱法變化多端,唱家唱同一曲每日都可以有唔同唱法。至於「乙反」就係古樂調式,用舊 時「上尺工反六五生」為譜。乙反嘅音較低,所以聽起來韻味較苦[2]。
杜煥
杜煥(1910 ﹣1979年)畀人認定做香港最後一位正綫地水南音大師。佢喺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每朝喺香港電台《杜煥南音》節目演唱南音,更加不時將當日發生嘅新聞故事 作為即興唱作題材,一直唱到1972年,港台因減少播放古老文化節目而停播該節目為止。杜煥以一心三用,左手操拍板、右手彈爭、口中歌唱嘅絕技為人津津樂 道。杜煥喺1972年被香港電台炒魷魚之後,只能靠政府救濟金為生,屈居喺上海街一盲人籠屋,間中或到旺角街頭賣唱討錢。1974年,德國文化協會邀請 杜煥演唱〈客途秋恨〉、〈男燒衣〉等曲目,兼且由何臣椰胡伴奏。後來成為「南音箏怪」嘅唐健垣(當時喺中文大學音樂系碩士生)初遇杜煥,結下兩人日後喺師 徒情緣。
美國匹茲堡大學音樂系教授榮鴻曾,喺1975年收錄咗杜煥喺上環摩羅街富隆酒樓演唱嘅16首南音歌曲,部份經由中文大學輯錄成唱片《訴衷情》。
後來,喺唐健垣安排下,杜煥喺大會堂劇院演唱,又被邀到中文大學博物館內演唱南音,並且拍攝成一卷八米厘影帶,成為傳統地水南音嘅少數僅存影像紀錄。
1979年,杜煥病逝,傳統盲人派地水南音自此成為絕唱。唐健垣當時喺英國深造音樂博士,一時間杜煥貧病無以為殮,好彩得南音唱家、粵劇名伶阮兆輝奔走安排喪事,又聯繫商業電台舉辦南音、龍舟演唱會,為盲人組織籌款 [3]。
颺舟南音
颺舟南音(一般寫作「揚州南音」)一派喺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嘅廣州響負盛名,代表人物喺鍾德(1860年 - 1929年),弟子有盛獻三。盛獻三晚年亦收唐健恒為徒。據梁培熾先生查考,該腔因曲調悠揚跌宕,有『舟搖搖而輕颺』之感,故起名颺舟腔。颺舟一詞較僻,亦同揚州同聲,後人漸漸訛傳爲揚州腔 [4]。颺舟南音七叮一板,比較一般南音三叮一板,嚟得雅緻委婉,而鍾德更以「陰喉」將佢發揚光大[5]。編撰《今夢曲》
孔繼勳(1792-1842),清道光進士,孔子 69 代孫,嶺南太平沙大鹽商。曾經喺翰林院庶常館教習,同曾國藩有師生之誼。孔繼勳對古人嘅法書名畫獨具慧眼妙識,喺一次踏雪游南岳之後,歸來便興建「岳雪 樓」,不惜重金將自己所見嘅精品都收購其中。蒐羅之富,一時稱最。岳雪樓唔只喺佢藏書之所,而且亦喺雅集文化名流之地。據說孔繼勳除咗喺呢度宴請名流酬唱 之外,重收養咗一班歌女及瞽僮,使之成為曲館。孔家將擅唱南音的失明藝人鍾德接到岳雪樓,照顧佢起居飲食。雅集之時,文人雅客們修訂鍾德所唱嘅南音舊曲,或爲佢撰寫新曲,共得曲子14首,因曲子都以曹雪芹小說《紅樓夢》爲題材,統稱《今夢曲》,可惜原來版本早已散失 [6]。
鍾德晚年到咗香港,以《華字日報》總編輯勞緯孟爲首嘅一幫文人喺 1919年爲佢整理、出版咗《今夢曲》,葉瑞伯嘅侄孫葉茗孫參與編輯曲集,南海天放氏、順德老漁撰序或題詩 [7]。
戲台南音
跟據廣州粵劇研究者陸豐先生嘅研究,粤曲唱腔嘅舞台語言係喺1921至1927年產生轉變,又因為演唱平喉白,不但可以吸收廣東嘅講唱音樂例如南 音、木魚等,目前最早記載結合南音和梆黃曲嘅係1924年由陳小漢之父陳醒漢演唱嘅《芭蕉島》之憶美。也因為演唱平喉白話,粵曲嘅調門也變為降B調 [8廣州人都會哼那句︰“涼風有信,秋月無邊”
■白駒榮
小生繆艮蓮仙字,為憶多情妓女麥氏秋娟清代沈復《浮生六記》記錄了他在珠江游樂的情景︰“一輪明月,水闊天空。縱橫如亂葉浮水者,酒船也;閃爍如繁星列天者,酒船之燈也。更有小艇,梭織 往來,笙歌弦索之聲,雜以長潮之沸,令人情為之移。”酒船如葉,船燈如星,珠江花舫的繁華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來此消遣風月。此前流行的木魚、龍舟等粵歌經 過這些文人士大夫潤飾,文辭越來越優雅,發展成體例工整的南音。南音是粵調說唱藝術的巔峰,出現了不少情感深摯、文采絕倫的作品。《客途秋恨》就是經典之 作。
《客途秋恨》講述了書生繆蓮仙與歌女麥秋娟情深緣淺的戀情。繆蓮仙真有其人,原籍浙江,生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家貧,屢試不第,生活潦 倒。他編撰的《文章游戲》中有自述詩︰“家世本貧素,力難繼書香,蹉跎十四五,市井徒彷徨。”他來廣東謀生,郁郁不得志,年過半百仍寄居在六榕寺的僧舍, 賣文為生,典當度日。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繆蓮仙在肇慶廣寧就館,回廣州訪友期間與妓女秋娟相戀,不久又返回。隨後時局動亂,有情人再難相見。繆 蓮仙深知自己懷才不遇,無力為秋娟贖身。只得將一腔思念付于詞曲,月下懷人。
葉瑞伯根據繆蓮仙和秋娟的故事,寫成南音《客途秋恨》,傳唱百年。葉瑞伯原名葉延瑞,生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原籍福建同安人,曾祖入粵經 商,寄籍南海。葉家幾代擅詞曲,葉瑞伯之弟葉茗生,據傳是粵謳名曲《除卻了阿九》的作者。葉茗生之孫也曾協助南音名家鐘德編錄《今夢曲》。
相傳葉瑞伯與一桂河妓女相戀,因戰事阻隔無法重聚。葉瑞伯便借繆蓮仙與麥秋娟的故事,傾訴護花無力的相思之情。《客途秋恨》開篇幾句是“小生繆艮蓮 仙字,為憶多情妓女麥氏秋娟”,因此一度被誤傳為作者是繆蓮仙。作者借繆蓮仙的口吻自訴衷腸,所謂美人遲暮,名士窮途,只得同聲一哭。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