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門弄斧
-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班門弄斧
班門弄斧(bān mén nòng fǔ)這則成語的班是指魯班,姓公輸,名般,我國古代著名的巧匠,春秋時代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意思是在魯班門前舞弄斧頭,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含諷刺意,也可用作自謙之詞。古今異義:古代用“班門弄斧”批評那種無知卻又好賣弄的人,而現今鼓勵人們大膽地表現自我,挑戰權威,有時會說“弄斧必須到班門”。這個成語來源於柳宗元《河東先生集·王氏伯仲唱和詩》。
編輯摘要名稱:班門弄斧 | 拼音:bān mén nòng fǔ | |
出處:柳宗元《河東先生集·王氏伯仲唱和詩》 | 釋義:指在巧匠魯班門前玩弄大斧,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事,不自量力。 | |
近義詞:布鼓雷門、貽笑大方、東施效顰 | 反義詞:虛懷若谷、自知之明 | |
用法:謂語 | 結構:偏正式 |
漫畫圖冊
解釋:班,指的是魯班,又名公輸班。門,名詞作狀語,可譯作在門前。班門,直譯為魯班門前,其引申意思為內行面前。弄斧,舞弄斧頭,可引申為賣弄本領或技藝。因此“班門弄斧”後用來比喻在內行面前賣弄本事,不自量力。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讀音:bān mén nòng fǔ 示例:1.聞得亭亭姐姐學問淵博,妹子何敢班門弄斧,同她亂談。(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二回)2.他居然在鋼琴大師面前炫耀琴技,真是班門弄斧。
英語翻譯:Teach one's granny how to suck eggs.
日語翻譯:専門家の前で腕前を見せびらかそうとする;艖のほど知らず.
俄語翻譯:бахвáлиться пéред знатокáми дéла.
其他語言:Delphinum/piscem natare doces .
德語翻譯:Vor einem Meister sein geringes Kǒnnen zeigen wollen.
法語翻譯:étaler son peu de savoir devant un érudit.
日語翻譯:専門家の前で腕前を見せびらかそうとする;艖のほど知らず.
俄語翻譯:бахвáлиться пéред знатокáми дéла.
其他語言:Delphinum/piscem natare doces .
德語翻譯:Vor einem Meister sein geringes Kǒnnen zeigen wollen.
法語翻譯:étaler son peu de savoir devant un érudit.
英語解釋
Display one's slight skill before an expert be conceited; display one's incompetence before a connoisseur;go to teach hewing to the God of Carpenters;show off before a superior man;show off in the presence of an expert;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the master carpenter;teach fish to swim;teach one's grandmother (how) to suck eggs;to teach fish to swim;teach one's granny how to suck eggs;teach fish to swim.
②一抔(póu)土:一個墳墩頭;抔,用手捧(東西)。
魯班是春秋戰國時的能工巧匠,直到現在,人們還都說,魯班是木匠的祖師爺。當時還有一個工匠,名字叫石,人們叫他匠石,是楚國京城郢都那個地方的人,他 的本事據說和魯班分不出高低。他的本領高到什麼程度呢?莊子在《徐無鬼》這一篇裡講過一個故事。據說這個匠石有一個好朋友,兩個人常常一起配合表演。這個朋友在鼻子尖上,薄薄地塗一層白灰,這匠石手中拿著斧子,瞅准了鼻子尖,"唰"這一下子,就用斧子把鼻子尖上白灰一下子給掃掉了,鼻子尖連皮都蹭不到。可見他的本領有多大了。所以後來柳宗元就說,假如有人"操斧於班、郢之門",拿著斧子敢在魯班和郢都的匠石面前耍弄,那就有點兒"強顏",也就是不要臉了。
有一次,明代詩人梅之煥來採石磯憑弔李白。採石磯是民間傳說中著名唐代詩人李白晚年遊覽採石江時,見水中之月,清澈透明,竟探身去捉,便墮江而歿的地方。由於李白在此留下過足跡,因此傳說紛起,並留下了不少名勝,如李白墓、謫仙樓、捉月亭等等。採石磯也因此成了旅遊勝地。
這天,梅之煥來到採石磯旁的李白墓,一看卻心中大為不滿,磯上、墓上,凡墓前可以寫字的地方,都被人留有詩句,那些文章狗屁不通,卻想冒充風雅的遊人,竟在被稱為“詩仙”的李白的墓上胡謅亂題,那些拙劣詩句的作者,又有什麼臉在李白面前舞文弄墨呢?真是可笑之極!梅之煥心中越想越不是滋味,感慨之餘,揮筆題了一首詩:“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班門弄斧”最早出現的雛形是柳宗元的“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意即在魯班門前操弄斧子,是厚著臉皮。(郢,是另一位古代的操斧能手)諷刺那些不自量力,竟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的人。
梅之煥譏諷那些自以為會作詩的遊人,是“魯班門前弄大斧”。
這句話被後人縮成“班門弄斧”。這樣,“班門弄斧”的成語,就流傳下來了。[1]
小貼士:謙虛,隨時學,學越多,就知道越多,不會有班門弄斧的行為了。
相傳,玄武祖師通過精深的道法令當地富甲一方的士紳王太來折服,王太來向玄武祖師許諾在大年來臨之際,讓祖師住進新建的廟宇。然而,時進臘月,天寒地冬,王太來為實現諾言,拿出六鬥黃金用於建廟。當地百姓加入到了修建廟宇的隊伍當中,放羊的從羊圈裡將羊趕出,往山上馱磚和河中結的大冰塊,僅一天累死的羊就不計其數。沒有幾日,廟宇四圍的牆就基本結束了,該到上斗拱的時間了。由於天氣寒冷,斗拱部件根本粘不到一起。在地上熬好的皮膠,還上不到木匠手裡,就凍成了冰疙瘩。眼看大年即將到來,無法向前趕工期。一夜之間,王太來的頭髮全白了。第二天,他來到珏山正頂,看著就要上斗拱的廟宇,痛心的哭了起來,這哭聲驚動了正在雕刻盤龍藻井的瘦弱老者。這老者還未走到王太來身邊,就听監工大叫:“來了快一個月了,給你塊木頭雕刻藻井,到現在馬上就要上藻井了,還是一塊木頭,還不抓緊時間”。老者沒有聽監工的話,走到王太來身邊,說:“東家你為何事而煩惱呢?”王太來將這幾日的煩惱倒出。老者聽後,在王太來耳邊輕說了幾句話後,獨自走到木頭旁又去敲打。王太來先是一驚,細細一想,權當死馬當活馬醫吧。王太來命人將糯米碾碎,熬成糊糊狀,令匠人每人一碗,吃到嘴裡吐出來,用吐出來的糯米糊糊來粘斗拱,這一招果然靈驗。不到一天時間,上墚的斗拱就全部粘完了。
由於天氣的原因,粘上的斗拱異常牢固。王太來將此法問於木匠均不知其緣由。到上藻井的時間了,王太來在工地上尋找雕刻藻井的老者,已經找不到他了,只有他雕刻的那塊木頭還在那裡。王太來走到木頭跟前,輕輕把木頭搖了一下,就听嘩啦一聲,那塊木頭上立刻現出四條飛龍,飛龍相互纏繞,吞雲吐霧,圍繞著中間的寶珠。王太命人小心翼翼的將藻井安上,藻井不大不小,安上合適,不差分毫,他對老者的雕刻手藝佩服的五體投地。王太來回到了家中,把這件事告訴了家人。同時,在祖師神位前禱告,曰:“我已將廟宇修好,請祖師不日駕臨”。晚上,王太來做了一個夢,夢中見到了告訴他粘斗拱的老者,老者對他說:“棄惡從善,善莫大焉,玄武祖師以此度化,實屬不易,我乃木匠祖師魯班是也,得知祖師修廟有難,遂化身凡人前來相助”。王太來醒來將此事告知守廟人,守廟人甚為感激。於是,在二天門處鑿出一石窟,供奉魯班祖師,以此紀念他在修建珏山正頂中所立下的功德。
雖然,玄武廟宇經歷數代,已有多次修繕。但是,魯班助陣修廟宇的事卻在當地廣為流傳。
原文
採石江頭,李太白墓在焉。往來詩人,題詠殆(dài,幾乎)遍。有客書一絕雲:“採石江邊一抔土,李白詩名耀千古;來的去的寫兩行,魯班門前掉大斧。”亦確論也。譯文
在採石江頭.李太白的陵墓在那裡。來來往往的詩人(在那裡)寫詩吟詩的幾乎到處都是。(其中)有過客寫了一首絕句道:“採石江邊一個墳墩頭,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這)也是確切的評論啊。註釋
①採石:地名,今安徽馬鞍山市內。②一抔(póu)土:一個墳墩頭;抔,用手捧(東西)。
典故
漫畫,班門弄斧圖冊
唐· 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魯班是春秋戰國時的能工巧匠,直到現在,人們還都說,魯班是木匠的祖師爺。當時還有一個工匠,名字叫石,人們叫他匠石,是楚國京城郢都那個地方的人,他 的本事據說和魯班分不出高低。他的本領高到什麼程度呢?莊子在《徐無鬼》這一篇裡講過一個故事。據說這個匠石有一個好朋友,兩個人常常一起配合表演。這個朋友在鼻子尖上,薄薄地塗一層白灰,這匠石手中拿著斧子,瞅准了鼻子尖,"唰"這一下子,就用斧子把鼻子尖上白灰一下子給掃掉了,鼻子尖連皮都蹭不到。可見他的本領有多大了。所以後來柳宗元就說,假如有人"操斧於班、郢之門",拿著斧子敢在魯班和郢都的匠石面前耍弄,那就有點兒"強顏",也就是不要臉了。
有一次,明代詩人梅之煥來採石磯憑弔李白。採石磯是民間傳說中著名唐代詩人李白晚年遊覽採石江時,見水中之月,清澈透明,竟探身去捉,便墮江而歿的地方。由於李白在此留下過足跡,因此傳說紛起,並留下了不少名勝,如李白墓、謫仙樓、捉月亭等等。採石磯也因此成了旅遊勝地。
這天,梅之煥來到採石磯旁的李白墓,一看卻心中大為不滿,磯上、墓上,凡墓前可以寫字的地方,都被人留有詩句,那些文章狗屁不通,卻想冒充風雅的遊人,竟在被稱為“詩仙”的李白的墓上胡謅亂題,那些拙劣詩句的作者,又有什麼臉在李白面前舞文弄墨呢?真是可笑之極!梅之煥心中越想越不是滋味,感慨之餘,揮筆題了一首詩:“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班門弄斧”最早出現的雛形是柳宗元的“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意即在魯班門前操弄斧子,是厚著臉皮。(郢,是另一位古代的操斧能手)諷刺那些不自量力,竟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的人。
梅之煥譏諷那些自以為會作詩的遊人,是“魯班門前弄大斧”。
這句話被後人縮成“班門弄斧”。這樣,“班門弄斧”的成語,就流傳下來了。[1]
小貼士:謙虛,隨時學,學越多,就知道越多,不會有班門弄斧的行為了。
漫畫圖冊
在珏山景區二天門處,有一孔窯洞是專門供奉木匠祖師魯班的。按道教的神仙供奉規制,珏山所供奉的真武祖師及諸神仙都與消災解難、驅妖降魔、保佑平安有關,和木匠祖師魯班風馬牛不相及。原來,珏山在修建之初,曾受木匠祖師魯班的幫助。相傳,玄武祖師通過精深的道法令當地富甲一方的士紳王太來折服,王太來向玄武祖師許諾在大年來臨之際,讓祖師住進新建的廟宇。然而,時進臘月,天寒地冬,王太來為實現諾言,拿出六鬥黃金用於建廟。當地百姓加入到了修建廟宇的隊伍當中,放羊的從羊圈裡將羊趕出,往山上馱磚和河中結的大冰塊,僅一天累死的羊就不計其數。沒有幾日,廟宇四圍的牆就基本結束了,該到上斗拱的時間了。由於天氣寒冷,斗拱部件根本粘不到一起。在地上熬好的皮膠,還上不到木匠手裡,就凍成了冰疙瘩。眼看大年即將到來,無法向前趕工期。一夜之間,王太來的頭髮全白了。第二天,他來到珏山正頂,看著就要上斗拱的廟宇,痛心的哭了起來,這哭聲驚動了正在雕刻盤龍藻井的瘦弱老者。這老者還未走到王太來身邊,就听監工大叫:“來了快一個月了,給你塊木頭雕刻藻井,到現在馬上就要上藻井了,還是一塊木頭,還不抓緊時間”。老者沒有聽監工的話,走到王太來身邊,說:“東家你為何事而煩惱呢?”王太來將這幾日的煩惱倒出。老者聽後,在王太來耳邊輕說了幾句話後,獨自走到木頭旁又去敲打。王太來先是一驚,細細一想,權當死馬當活馬醫吧。王太來命人將糯米碾碎,熬成糊糊狀,令匠人每人一碗,吃到嘴裡吐出來,用吐出來的糯米糊糊來粘斗拱,這一招果然靈驗。不到一天時間,上墚的斗拱就全部粘完了。
由於天氣的原因,粘上的斗拱異常牢固。王太來將此法問於木匠均不知其緣由。到上藻井的時間了,王太來在工地上尋找雕刻藻井的老者,已經找不到他了,只有他雕刻的那塊木頭還在那裡。王太來走到木頭跟前,輕輕把木頭搖了一下,就听嘩啦一聲,那塊木頭上立刻現出四條飛龍,飛龍相互纏繞,吞雲吐霧,圍繞著中間的寶珠。王太命人小心翼翼的將藻井安上,藻井不大不小,安上合適,不差分毫,他對老者的雕刻手藝佩服的五體投地。王太來回到了家中,把這件事告訴了家人。同時,在祖師神位前禱告,曰:“我已將廟宇修好,請祖師不日駕臨”。晚上,王太來做了一個夢,夢中見到了告訴他粘斗拱的老者,老者對他說:“棄惡從善,善莫大焉,玄武祖師以此度化,實屬不易,我乃木匠祖師魯班是也,得知祖師修廟有難,遂化身凡人前來相助”。王太來醒來將此事告知守廟人,守廟人甚為感激。於是,在二天門處鑿出一石窟,供奉魯班祖師,以此紀念他在修建珏山正頂中所立下的功德。
雖然,玄武廟宇經歷數代,已有多次修繕。但是,魯班助陣修廟宇的事卻在當地廣為流傳。
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這是明朝詩人梅之渙的詩《題李白墓》。李白是舉世聞名的唐代大詩人,死後名傳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經過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詩抒發內心感受。而他們這種行為只能是附庸風雅,“魯班門前班門弄斧”,太不自量力了。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 。這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文學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這樣一句:“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意思是說,在魯班和郢人(也是一個操斧能手)的門前表現用斧子的本事,臉皮也太厚了。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
此詞語已被編入2010年北京市中考考試說明中。
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這是明朝詩人梅之渙的詩《題李白墓》。李白是舉世聞名的唐代大詩人,死後名傳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經過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詩抒發內心感受。而他們這種行為只能是附庸風雅,“魯班門前班門弄斧”,太不自量力了。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 。這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文學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這樣一句:“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意思是說,在魯班和郢人(也是一個操斧能手)的門前表現用斧子的本事,臉皮也太厚了。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
此詞語已被編入2010年北京市中考考試說明中。
魯班獎
“魯班獎”全稱為“ 建築工程魯班獎 ”,1987年由中國建築業聯合會設立,1993年移交中國建築業協會。主要目的是為了鼓勵建築施工企業加強管理,搞好工程質量,爭創一流工程,推動我國工程質量水平普遍提高。這項標誌著中國建築業工程質量的最高榮譽,由建設部、中國建築業協會頒發。
簡介
姓公輸,名般。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魯國人(都城山東曲阜,故里山東滕州),“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 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魯班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出色的發明家,兩千多年以來,他的名字和有關他的故事,一直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我國的土木工匠們都尊稱他為祖師。魯班乃木工匠開山鼻祖,魯班符咒記載:伏以,自然山水,鎮宅地板,抵抗一切災難,家宅吉祥如意,家庭興旺發達安康。
釋解:伏以於魯班第一個徒弟,自然山水是仙境好風水蘊涵,其指自然山水仙境之中的土地公(神),自然山水同時蘊涵泰山可以鎮宅,所有的災難、大風大浪、雷電鬼怪、土地神泰山可以抵抗,災難被家地板抵抗了家庭自然沒有災難,順應自 然給家帶來好運興旺發達。
釋解:伏以於魯班第一個徒弟,自然山水是仙境好風水蘊涵,其指自然山水仙境之中的土地公(神),自然山水同時蘊涵泰山可以鎮宅,所有的災難、大風大浪、雷電鬼怪、土地神泰山可以抵抗,災難被家地板抵抗了家庭自然沒有災難,順應自 然給家帶來好運興旺發達。
據考證,唐朝柳宗元《河東先生集·王氏伯仲唱和詩序》就有“操斧於班郢之門”的句子。這一句中的班,指的是春秋末年魯國的著名工程技術家公輸班。斧子是他經常使用的工具。郢,指的是春秋時楚國郢都某一個對掌握用斧技術的工匠的技巧有充分了解的人。柳宗元說自己為王氏兄弟的詩集寫序,就像在公輸班和郢人面前使用斧子似的不自量力,這是一句自謙的話。宋、元時期,曾流行著“魯班門下弄大斧”之類的說法。元代關漢卿的雜劇《金線池 ·楔子》中有“兄弟對著哥哥根前,怎敢弄斧班門,徒遺笑耳”的對白。在這裡,“弄斧班門和“班門弄斧”就只有詞序上的不同了。但人們通常以為這句話始於明代無名氏《題太白墓》這首詩,相傳唐代大詩人李白死後葬在安徽當塗縣長江邊上的採石磯,來往江邊的人,即使不會作詩,也要在墓前寫幾句。因此便有人寫了“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來諷刺那些好在行家面前炫耀自己的人們。總之,“班門弄斧”這句常用的成語,由來已久。
公輸班(有的書也把班寫成般或盤),魯國人,所以又稱魯班,也稱公輸子。關於他的故事,見於《墨子》、《管子》、《孟子》等書。他出身於貴族,致力於工程技術,發明了不少新式武器,改進過生產工具,有巧人、巧匠之稱。魯國雖然最早實行封建改革,可是,在公輸班生活的年月裡,魯國的國君卻比較保守,不能適應當時急劇變化的新形勢,公輸班的才能在魯國得不到施展。於是他就離開了魯國,南下游歷到新興的楚國,曾為楚國打敗越國作出了貢獻。由於他將自己的技術為那些雄心勃勃的封建統治者擴展他們的霸業服務,所以便遭到與他同時的另一位在工程技術方面也有很高造詣,但在政治上卻主張發展生產,反對戰爭的墨子的強烈反對。因此,現今流傳下來的先秦古書中有關公輸班的故事,多見於有關墨家的記載,並與墨子的事蹟聯繫起來。
據說,公輸班到楚國時,楚國正在和越國打仗 。楚國處在長江上游,越國處在長江下游。楚國進攻時,是順流而下,退卻時是逆流而退,有利時進攻,不利時退卻就難。越國恰恰相反,進攻時逆流而上,退卻時,順水後撤,有利時進攻,不利時退卻很迅速。越國因此多次打敗楚國。公輸班為楚國發明了一種在水上作戰的新式武器“勾拒”,幫助楚國多次打敗越國。可是,墨子出於他的“非攻”主張,對於公輸班這個重大發明,卻持反對態度。
傳說,公輸班又削竹片和木料作成木鳶(冤),可以在天上飛三天三夜不落下來,他自以為這是再精巧不過的了。墨子卻很瞧不起地對他說:“你作木鳶的貢獻,遠不如車匠作車轄的貢獻大。車匠一會兒工夫就能用三寸木料削成車轄,車轄是載重五十石的車子上不可缺少的零件,依我看來,有利於人民生活需要的發明創造才是真正的技巧!”墨子沒有想到,公輸班的這個發明,是人類征服空間世界的一次重大嘗試哩!
《墨子》上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次,楚國準備攻打宋國,公輸班特為楚國製造了攻城用的雲梯。這時,墨子正在齊國,聽到這個消息,他就日夜兼程從齊國趕到楚國去勸阻。他走了十天十夜,走得腳上打了泡,又磨起了一層厚繭,但他也不在意,只是從身上撕下一塊衣裳把腳上的裂口包紮了一下,又繼續趕路,一氣走到了楚國的都城郢都。
一到郢都墨子就去找公輸班,公輸班見他來了,就客氣地問道:“老先生遠方來此,有何見教?”墨子說:“北方有人侮辱了我,想託你去殺掉他……”公輸班一聽,很不高興。墨子連忙說,“我送你千金作報酬如何?”公輸班生氣了,回答說:“我從來是義不殺人的!”墨子聽了,直起身來,向公輸班拜了兩拜說:“請聽我說,我在北方,聽說你造了雲梯,準備去打宋國,宋國有什麼罪過呢?楚國多的是土地,缺少的是人手,殺掉一些自己所缺少的人手,去爭奪一些自己已經多餘的土地,不能說這種做法明智。宋國沒有罪,無緣無故去攻打它是不仁,你明明知道,卻不爭辯勸阻,不能說是忠,爭辯了沒有達到勸阻的目的,不能說是強。你的義是不殺少的人而殺眾多的人,這不能說是有見識。”一席話把公輸班說得無言以答。墨子說:“那麼你就別乾了吧!”公輸班說:“我已經跟楚王說過了。”墨子說:“那你就帶我見楚王去!”公輸班說:“好!”於是墨子就去見楚王。
楚王接見了他,墨子說:“現在有一個人,放著自己的轎車不坐,卻想去偷鄰居的破車子;放著錦繡不穿,卻想偷鄰居的短氈襖;放著好米好肉不吃,卻想偷鄰居的糠糟,這個人是怎麼回事呢?”楚王說:“這個人一定是患了偷竊病了。”墨子說:“楚國的雲夢澤里,滿是犀、兕、麋、鹿,長江和漢水里的魚、鱉(別)、黿(元)鼉(陀)比什麼地方部多,宋國卻是連野雞,兔子、鯽魚都沒有,比起來這不是同好米好肉和糠糟—樣嗎?楚國有高大挺直的松樹,紋理細密的梓樹,堅實的楠木,芳香的樟木,而宋國連長成材的樹都沒有,比起來不是同錦繡和短氈襖一樣嗎?所以,照我看來,大王攻打宋國,不是同樣的沒有什麼道理嗎?”楚王說:“不錯,不過,公輸班已經替我把雲梯造好了呀1我不打宋國不行!”
於是,墨子又去見公輸班。墨子解下身上的帶子當作城牆,用寫字的小木片作武器,和公輸班進行守城攻城的對抗演習。公輸班九次變更自己的攻城武器,墨子九次都把他擋住了。公輸班攻城的器械都用盡了,墨子守城的辦法還多著哩!公輸班沒有辦法了,只好說:“我知道怎樣制你,但是我不說。”墨子也說:“我知道你要怎樣制我,我也不說。”楚王問墨子是啥意思?墨子說:“公輸子的意思不過是把我殺掉。他以為殺死我,宋國就守不住了。可是他不知道我的弟子禽滑厘等百人,已經拿著我的守城工具,在等著楚國去攻打。就是把我殺死了,也沒有用。”楚王看到當時攻宋,沒有取勝把握,只好放棄了攻宋的打算。
公輸班經過這次和墨子的較量,也認為幫助楚國去攻打宋國不對。墨子說服了公輸班和楚王之後,便回去了。走過宋國的時候,正碰上下雨,就在宋國的城門洞裡避雨。守門的人,因為提防楚國來攻打宋國,怕混進奸細,也沒有開門請他進去。他也沒有向宋國人炫耀他的功勞。
通過這些故事,使我們看到春秋末年,生產力的水平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出現了一批創造先進技術的人物,而先進技術往往最先運用在軍事方面,公輸班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
至於後世相傳的公輸班,卻成了帶有神話色彩的人,被工程建築方面的各行各業,為木匠、泥瓦匠、鐵匠、石匠尊奉為祖師,稱他為“魯班爺”,附會了不少神話傳說。作為一本歷史讀物,我們就不去敘述了。
公輸班(有的書也把班寫成般或盤),魯國人,所以又稱魯班,也稱公輸子。關於他的故事,見於《墨子》、《管子》、《孟子》等書。他出身於貴族,致力於工程技術,發明了不少新式武器,改進過生產工具,有巧人、巧匠之稱。魯國雖然最早實行封建改革,可是,在公輸班生活的年月裡,魯國的國君卻比較保守,不能適應當時急劇變化的新形勢,公輸班的才能在魯國得不到施展。於是他就離開了魯國,南下游歷到新興的楚國,曾為楚國打敗越國作出了貢獻。由於他將自己的技術為那些雄心勃勃的封建統治者擴展他們的霸業服務,所以便遭到與他同時的另一位在工程技術方面也有很高造詣,但在政治上卻主張發展生產,反對戰爭的墨子的強烈反對。因此,現今流傳下來的先秦古書中有關公輸班的故事,多見於有關墨家的記載,並與墨子的事蹟聯繫起來。
據說,公輸班到楚國時,楚國正在和越國打仗 。楚國處在長江上游,越國處在長江下游。楚國進攻時,是順流而下,退卻時是逆流而退,有利時進攻,不利時退卻就難。越國恰恰相反,進攻時逆流而上,退卻時,順水後撤,有利時進攻,不利時退卻很迅速。越國因此多次打敗楚國。公輸班為楚國發明了一種在水上作戰的新式武器“勾拒”,幫助楚國多次打敗越國。可是,墨子出於他的“非攻”主張,對於公輸班這個重大發明,卻持反對態度。
傳說,公輸班又削竹片和木料作成木鳶(冤),可以在天上飛三天三夜不落下來,他自以為這是再精巧不過的了。墨子卻很瞧不起地對他說:“你作木鳶的貢獻,遠不如車匠作車轄的貢獻大。車匠一會兒工夫就能用三寸木料削成車轄,車轄是載重五十石的車子上不可缺少的零件,依我看來,有利於人民生活需要的發明創造才是真正的技巧!”墨子沒有想到,公輸班的這個發明,是人類征服空間世界的一次重大嘗試哩!
《墨子》上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次,楚國準備攻打宋國,公輸班特為楚國製造了攻城用的雲梯。這時,墨子正在齊國,聽到這個消息,他就日夜兼程從齊國趕到楚國去勸阻。他走了十天十夜,走得腳上打了泡,又磨起了一層厚繭,但他也不在意,只是從身上撕下一塊衣裳把腳上的裂口包紮了一下,又繼續趕路,一氣走到了楚國的都城郢都。
一到郢都墨子就去找公輸班,公輸班見他來了,就客氣地問道:“老先生遠方來此,有何見教?”墨子說:“北方有人侮辱了我,想託你去殺掉他……”公輸班一聽,很不高興。墨子連忙說,“我送你千金作報酬如何?”公輸班生氣了,回答說:“我從來是義不殺人的!”墨子聽了,直起身來,向公輸班拜了兩拜說:“請聽我說,我在北方,聽說你造了雲梯,準備去打宋國,宋國有什麼罪過呢?楚國多的是土地,缺少的是人手,殺掉一些自己所缺少的人手,去爭奪一些自己已經多餘的土地,不能說這種做法明智。宋國沒有罪,無緣無故去攻打它是不仁,你明明知道,卻不爭辯勸阻,不能說是忠,爭辯了沒有達到勸阻的目的,不能說是強。你的義是不殺少的人而殺眾多的人,這不能說是有見識。”一席話把公輸班說得無言以答。墨子說:“那麼你就別乾了吧!”公輸班說:“我已經跟楚王說過了。”墨子說:“那你就帶我見楚王去!”公輸班說:“好!”於是墨子就去見楚王。
楚王接見了他,墨子說:“現在有一個人,放著自己的轎車不坐,卻想去偷鄰居的破車子;放著錦繡不穿,卻想偷鄰居的短氈襖;放著好米好肉不吃,卻想偷鄰居的糠糟,這個人是怎麼回事呢?”楚王說:“這個人一定是患了偷竊病了。”墨子說:“楚國的雲夢澤里,滿是犀、兕、麋、鹿,長江和漢水里的魚、鱉(別)、黿(元)鼉(陀)比什麼地方部多,宋國卻是連野雞,兔子、鯽魚都沒有,比起來這不是同好米好肉和糠糟—樣嗎?楚國有高大挺直的松樹,紋理細密的梓樹,堅實的楠木,芳香的樟木,而宋國連長成材的樹都沒有,比起來不是同錦繡和短氈襖一樣嗎?所以,照我看來,大王攻打宋國,不是同樣的沒有什麼道理嗎?”楚王說:“不錯,不過,公輸班已經替我把雲梯造好了呀1我不打宋國不行!”
於是,墨子又去見公輸班。墨子解下身上的帶子當作城牆,用寫字的小木片作武器,和公輸班進行守城攻城的對抗演習。公輸班九次變更自己的攻城武器,墨子九次都把他擋住了。公輸班攻城的器械都用盡了,墨子守城的辦法還多著哩!公輸班沒有辦法了,只好說:“我知道怎樣制你,但是我不說。”墨子也說:“我知道你要怎樣制我,我也不說。”楚王問墨子是啥意思?墨子說:“公輸子的意思不過是把我殺掉。他以為殺死我,宋國就守不住了。可是他不知道我的弟子禽滑厘等百人,已經拿著我的守城工具,在等著楚國去攻打。就是把我殺死了,也沒有用。”楚王看到當時攻宋,沒有取勝把握,只好放棄了攻宋的打算。
公輸班經過這次和墨子的較量,也認為幫助楚國去攻打宋國不對。墨子說服了公輸班和楚王之後,便回去了。走過宋國的時候,正碰上下雨,就在宋國的城門洞裡避雨。守門的人,因為提防楚國來攻打宋國,怕混進奸細,也沒有開門請他進去。他也沒有向宋國人炫耀他的功勞。
通過這些故事,使我們看到春秋末年,生產力的水平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出現了一批創造先進技術的人物,而先進技術往往最先運用在軍事方面,公輸班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
至於後世相傳的公輸班,卻成了帶有神話色彩的人,被工程建築方面的各行各業,為木匠、泥瓦匠、鐵匠、石匠尊奉為祖師,稱他為“魯班爺”,附會了不少神話傳說。作為一本歷史讀物,我們就不去敘述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