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岸然」原作「道貌凜然」

道貌岸然 ( dào mào àn rán )
解 释 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现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
出 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道貌岸然。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嘲讽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百零四回:“因看见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

鲁迅《准风月谈·吃教》:“宋儒道貌岸然,而窃取禅师的语录。”亦作“岸然道貌”。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甚有隐隐跃跃,现秘戏图者;而回顾其形,则皆岸然道貌也。”

現在的用法為"貶"的意思



典故說明



「道貌岸然」原作「道貌凜然」。「變文」是唐代時興起的一種講唱文學,由散文和韻文交替組成,內容以演繹佛經故事及民間、歷史故事為主。《維摩詰經講經 文》是根據《維摩詰經》的故事,敷演而成,形式是先引述一段經文,然後邊講邊唱,有時幾十字的經文,可以鋪陳為數千字。內容敘述維摩詰居士生病了,佛佗欲 派一名弟子前往慰問他的病情,但是所有弟子都不敢去,最後文殊菩薩應命前往。文中描述維摩詰居士的外表和情態,形容他的容貌莊嚴肅穆,胸懷坦蕩,心地光 明,遠望就像鶴立雞群似的,近觀有如龍來洞口,光彩射人。後來「道貌岸然」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除本義外,也作諷刺用法,用來形容外表故作正經,心 中其實不是如此。



釋義

學道的人,容貌莊嚴肅穆。亦指外表莊重嚴肅的樣子。後用以形容外表故作正經,而心中實不如此。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四回:「因看見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所以只打聽忌吃什麼?」亦作「道貌凜然」、「岸然道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60句精選關於『知識』的經典語錄

在涅貴不缁:處在污濁的環境中,貴在不被污染

《典 論•論文》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文學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