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溫(852年—912年),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人,五代十國後梁開國皇帝。早年參與黃巢起義,脫離黃巢大齊政權而歸唐後被唐廷賜名朱全忠,篡唐建梁後又改名朱晃。開平元年(907年),廢唐哀帝李柷,自行稱帝,建都開封,國號為“大樑”,史稱“後梁”,後人稱其為後梁太祖
宋州碭山(今屬安徽)人。早年喪父,隨母傭於蕭縣劉崇家。黃巢起事,朱溫加入黃巢軍,並隨軍入長安。及黃巢攻下同州,以朱溫為同州防禦使。不久朱溫叛離黃巢軍,投歸唐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唐僖宗任朱溫為左金吾衛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並賜名全忠。以後朱全忠與李克用合力討滅黃巢。僖宗又以朱全忠為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沛郡侯。光啟二年(886年),進封為吳興郡王。及僖宗崩,昭宗即位,朱全忠因消滅黃巢餘部秦宗權之功,被封為東平王。天復元 年(901年),再被封為梁王。在這之前,由於宦官作亂唐廷,昭宗被幽禁,宰相崔胤乃召朱全忠盡誅宦官。宦官於是劫昭宗到鳳翔,投靠節度使李茂貞。朱全忠進攻鳳翔,屢敗李茂貞。天復三年(903年),因鳳翔城中食盡,李茂貞殺了劫持昭宗的宦官韓全誨等,送昭宗出城。昭宗回到安長,朱全忠殺了全部宦官,廢了神策軍,完全控制了昭宗。
天元年(904年),朱全忠逼迫昭宗遷都洛陽;隨後即殺了昭宗,另立其子李為帝,是為唐哀宗。天四年(907年),朱全忠廢李稱帝,改名晃,定國號為梁,都開封,改元開平,是為梁太祖。梁太祖在位五年,乾化二年(912年),為其次子朱友矽所殺,死時年六十一。朱全忠注意農業發展,並曾下令兩稅之外不得妄有科配。但因上源驛與李克用結怨,連年戰爭,以致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晚年,又因皇室內爭奪權力之矛盾尖銳,導致樑的速亡。
唐朝衰落
在中國歷史上,最強盛、文化最發達的莫過於唐朝了。從唐高祖李淵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稱帝建立唐朝,到開平元年(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建立後梁,前後近三百年時間,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乃至法律等方面都有了最輝煌的時期。但到了開元元年(公元713年)唐玄宗登基之後,唐王朝也走到了轉折時期。前期的唐玄宗勵精圖治,任用賢臣,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開元盛世”,唐朝經濟展到了鼎盛時期,大詩人杜甫晚年寫下追憶的詩句:“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但大唐江山正是從唐玄宗統治後期開始走向了衰落。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祿山發動叛亂,此後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更使衰落的唐朝雪上加霜。內憂外患層層疊疊,起義叛亂連綿不斷,輝煌的唐王朝最後走上了一條衰亡之路。
雖然唐朝滅亡的直接原因是黃巢起義,但黃巢起義爆發的原因卻綜合了多方面因素,這大概可以總結為三類:藩鎮割據、宦官專政和朋黨之爭,這些原因導致了政治的腐敗與黑暗,腐敗與黑暗又導致民不聊生,人民在走投 無路的時候不得不為求生存而暴動起義,這就是歷史上常說的官逼民反。水能載舟,又能覆舟,唐太宗認識到的經驗子孫們沒有長期恪守,最終,百姓的滔滔之水就將這個王朝傾覆了。
藩鎮最初並未形成較強的割據勢力,但唐玄宗晚年時重用宦官高力士,日益昏庸,政治的黑暗使藩鎮有了好的發展時機,再加上一些宦官與之內外勾結,割據之勢逐步形成。後來滅唐的朱溫握兵權佔據一方,也是對這種藩鎮割據形式的繼承。可以說,藩鎮割據就是唐朝覆滅的一個政治毒瘤。
至於宦官專政,則是直接導致政治黑暗的重要原因。在唐玄宗發動政變滅韋皇后,殺太平公主,完全秉政的過程中,宦官起了很大作用。因此,唐玄宗開始重用高力士,但此時宦官還未專權。到安史之亂發生,唐朝皇帝對武將也開始妄加猜疑,宦官則大受寵信,開始內掌軍隊,外監諸將,發展到最後竟視皇帝如掌中之物。同時皇帝只知昏庸享樂,飽食終日,不理政事,聽任江山日益敗損。
宦官仇士良很有代表性,他這樣指點弟子們:“皇帝不能讓他閒著,要經常用美女歌舞和錦衣美食使之沉醉其中,而且要日日變化花樣,這樣他就沒功夫想別的事了,那我們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去做事了。同時盡量不讓他讀書,更不能給他接近書生的機會,那樣他會看到前朝的滅亡,心中一旦憂慮國家前途,那我們就要被疏遠遭斥責了。”宦官專政也是導致唐朝滅亡的重要原因,後來被朱溫誅殺殆盡,也算是歷史的懲罰。
唐朝滅亡的第三類原因是朋黨之爭。為爭權奪勢不顧國家安危,這是朋黨之爭的一大特點。黨派之爭使得朝政在根本上敗壞,兩黨相爭也使得宦官勢力無法根除,相反,有的卻與宦官勾結打擊對方,即使到了黃巢起義,社稷危亡之際,大臣們依舊爭權奪勢,聽憑唐朝從彌留走向死亡。
黃巢最初參加了王仙芝起義,後來王仙芝戰死,黃巢便成為起義首領,率領起義軍南征北戰。當時的唐朝皇帝唐僖宗繼位不久,是一個地道的昏君。喜歡聲色犬馬,擅長鬥雞打,特別是打球技藝超群,自以為是球場上的狀元。他昏庸到讓人以打球來賭西川節度使的地步,他還與親王鬥鵝,一隻鵝賭資高達五十萬錢。有一次,在京城地區發生蝗災,地方官報告說:“這些蝗蟲不吃皇家莊稼,都嚇得抱著荊棘自盡了。”而唐僖宗對這些謊言卻深信不疑,對民間疾苦、旱澇災害不聞不問。王仙芝、黃巢起義爆發後,雖知道調兵鎮壓,但是終歸無法阻止祖宗傳下來的江山社稷走向覆滅。
黃巢是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人,世代販鹽為生,喜好擊劍騎射。早年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未中舉,王仙芝起義軍攻克曹州時,黃巢聚眾響應。起義軍在中原取得重大勝利後震動了唐朝廷,唐朝廷又重新調兵鎮壓。起義軍則分兵對抗,攻占了今湖北、河南、安徽的一些地區,唐朝廷極為恐慌,害怕江南漕運被起義軍掌握,斷了江南糧食的來源。於是使人招降王仙芝。王仙芝經不起誘惑,竟欲投降,遭到將士反對。黃巢知道後痛斥王仙芝,還將他痛打一頓,破壞了唐朝廷的誘降陰謀。後來,黃巢起義軍打到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大敗唐軍,朱溫也就在這一年參加了黃巢起義軍,追隨黃巢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最終成為黃巢手下的一員大將。
黃巢起義給朱溫提供了一個絕好的嶄露才幹的機會。第二年,起義軍轉入兩浙地區,攻克杭州,後又進軍福建,再克廣州,此後又北伐,最終攻克東都洛陽,然後乘勝破潼關,攻入唐都城長安。在長安建“大齊”政權,這時的朱溫已是東南面行營先鋒使,駐守在東渭橋(今西安東北),並招降了唐夏州節度使諸葛爽。後來又奉命轉戰河南一帶,攻占了鄧州(今河南鄧州),從而阻斷了唐軍由荊襄北攻起義軍的道路,使“大齊”政權東南面局勢穩定下來。朱溫得勝回長安時,黃巢還親自到灞上犒賞三軍。接著,黃巢又調朱溫到長安西面,抗擊糾集起來的唐朝軍隊,朱溫又獲大勝,然後揮師擊敗了唐將李孝昌等軍。不久,朱溫受命任同州(今陝西大荔)防禦使,並攻下了同州,經過短短的五年的南征北戰,三十而立的朱三已經成了“大齊”政權的功臣,成為起義軍中的一員大將,但是順心的朱溫很快又陷入了困境。
參加起義
朱溫於唐大中六年(852年)十月二十一日生於碭山午溝裡。“家世為儒,祖信,父誠,皆以教授為業”。長兄全昱,二兄存,朱溫排行三。幼年喪父,家貧,其母王氏就帶著他們兄弟傭食於蕭縣劉崇家。朱溫長大後與朱存均“勇有力,而溫尤凶悍”。“不事生業,以雄勇自負,里人多厭之”。
廣明元年十二月(881年1月),黃巢起義軍攻占長安(今陝西西安),建立政權。朱溫所部屯駐於東渭橋(今長安東北),招降了唐夏州節度使諸葛爽。中和元年(881年)二月,朱溫被任為東南面行營都虞候,受命攻占鄧州(今屬河南),俘刺史趙戒,阻扼了由荊襄地區北攻的唐軍,穩定了新建的“大齊”政權東南面的局勢。六月,朱溫返回長安時,黃巢親自到灞上勞軍。七月,又把朱溫調到長安西面的興平(今屬陝西),抗擊從邠(今彬縣)、岐(今鳳翔南)、鄜(今富縣)、夏(今靖邊北)等州調集的唐軍,大獲勝利;又在東渭橋一帶大敗唐將拓跋思恭、李孝昌等軍。中和二年(882年),朱溫被任為同州防禦使,受命攻占同州(今大荔),成為扼守大齊政權東部的大將。
叛齊降唐
與同州一河之隔的東岸,便是曾一度歸降黃巢起義軍後又復叛的唐河中節度使王重榮駐地河中府(今山西永濟西)。王重榮屯兵數万與朱溫對壘。朱溫兵寡屢敗,多次向黃巢求援均受阻於知左軍事孟楷而未能送達黃巢,加上這時黃巢內部不穩軍勢受挫。投靠朱溫的落第進士謝瞳乘機勸他降唐,說:“將軍力戰於外,而庸人制之於內,此章邯所以背秦而歸楚也。”是年九月,朱溫殺監軍使嚴實,與大將胡真等以同州全境降於王重榮。唐僖宗獲悉後大喜過望,立即任命朱溫為左金吾大將軍,充河中行營副招討使,並賜名全忠。
中和三年三月,唐朝廷任朱溫為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要等到唐軍收復京城後赴任。於是朱溫加緊與各路唐軍圍攻長安。四月,黃巢退出長安,由藍田關(今藍田境)東出,攻入蔡州(今河南汝南),唐蔡州節度使秦宗權投降,於是進圍陳州(今淮陽)。七月,朱溫進入汴州。從此,汴州(宣武軍)成為他的大本營。隨後他受命為東北面都招討使援救唐陳州刺史趙犨,猛攻圍困陳州的黃巢軍,大小四十戰,擊敗黃鄴、尚讓等部,解了陳州之圍。接著他與唐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所率精銳騎兵合勢,先擊黃巢軍於郾城(今屬河南),再擊之於中牟(今中牟東)北面的王滿渡,黃巢軍大將霍存、葛從周、張歸厚、張歸霸等降於朱溫。由於追襲黃巢有功,光啟元年(885)九月,朱溫被加官為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使相,封沛郡侯,食邑千戶。半年後,進封為沛郡王,後又改封吳興郡王,食邑三千戶。
稱雄中原
黃巢失敗後,秦宗權稱帝,攻占陝(今三門峽市西)、洛(今洛陽)、懷(今沁陽)、孟(今孟縣南)、唐(今唐河)、許(今許昌) 、汝、鄭(今均屬河南)等州,成為朱溫西面的強大對手。朱溫兵少,便一方面派朱珍到淄州(今山東臨淄南)、青州等地募兵,另一方面又向兗州(今均屬山東)朱瑾、鄆州(今東平西北)朱瑄求援,先後擊敗恃眾輕敵的秦宗權的部將。汴州北邊孝村一戰,秦宗權大敗而逃,其各地守將也都動搖,從此秦氏勢力開始衰落。
西部的威脅剛一減輕,朱溫就於光啟三年(887)九月,“誣瑄招誘宣武軍士,移書誚讓”,朱瑄恨其恩將仇報,“復書不遜”。朱溫就命朱珍、葛從周襲佔曹州(今曹縣西北),在劉橋(今菏澤東北)大敗兗、鄆軍,朱瑾、朱瑄僅以身免。
自高駢死後,淮南地區日益淆亂。唐朝廷任朱溫兼淮南節度使、東南面招討使,既受到已佔據淮南的楊行密的抵制,又受到佔據徐州(今屬江蘇)地區的感化節度使時溥的阻撓。於是朱溫與楊、時之間的交惡也日趨表面化。
文德元年(888年),朱溫被任為蔡州四面行營都統,取代時溥指揮各路兵馬對秦宗權的圍攻。這年三月,唐僖宗病死,其弟李曄繼位,是為昭宗。朱溫在新舊皇帝更迭時期,乘機擴大個人勢力,他並不急於進攻蔡州,卻一方面派朱珍渡河北上去插手魏博兵變,從救援樂從訓演變為與斬殺樂從訓的羅弘信集團修好,建立黃河以北東部地區的同盟據點;另一方面又派丁會、葛從周等北上河陽救援受李克用部攻擊的張全義,建立黃河以北西部地區抗擊河東集團的橋頭堡。昭宗為加速解決蔡州問題,於五月加朱溫檢校侍中,增食邑3000戶,促其為朝廷出力。恰在這時秦宗權集團的趙德諲舉山南東道降於朱溫。朱溫就乘機加緊對秦宗權的圍攻。八月,攻破蔡州南城。不久,秦宗權被部將扣押送交朱溫。龍紀元年(889年)二月,秦宗權被押送到長安處死,朱溫進封為東平郡王並加檢校太尉兼中書令。
朱溫平蔡之後,解除了西面的後顧之憂,就集中兵力對付東面的時溥和朱瑄兄弟。大順元年(890年)四月,宿州(今屬安徽)小將張筠驅逐刺史後投靠時溥,朱溫藉故討伐,小胜後攻宿州未下。時溥即出兵攻宋州碭山以牽制,朱溫派朱友裕率兵襲之,打敗時溥。大順二年八月,朱溫派丁會急攻宿州,引汴水淹城,迫使張筠投降。十一月,時溥部將劉知俊等也率眾歸附。從此,時溥兵勢一蹶不振。景福二年(893年)四月,朱溫派龐師古攻克徐州,時溥全族自焚於燕子樓。
接著,朱溫加緊對付兗、鄆的朱瑾、朱瑄兄弟,令龐師古挾攻滅時溥之餘威進攻兗州,駐軍於曲阜,多次打敗朱瑾。乾寧元年(894)二月,朱溫親率大軍與朱瑾、朱瑄大戰於鄆州北濟州境內的魚山,火攻取勝。次年二月,又派其子朱友恭再攻兗州,塹而圍之。儘管楊行密攻占濠州、壽州進行牽制和李克用派遣李承嗣等率萬騎馳援鄆州,朱溫還是在乾寧四年(897年)正月攻占鄆州,俘殺了朱瑄。兗州守將康懷英投降,朱瑾倉皇南奔投靠楊行密。朱溫從此控制了黃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大片地區,勢力超過了河東的李克用。
經營河北
朱溫在掃除東西兩方,兼併黃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區之後,開始著力經營黃河以北地區,以便戰勝實力強大的宿敵李克用。早在中和四年追襲黃巢時,朱溫已經預感到這個當時年僅28歲的李克用將是他的勁敵,所以特意將原在汴州城外宿營的李克用殷勤邀請到上源驛設宴款待,乘其醉酒不備,四面縱火,圍而攻之,意欲一舉斬草除根。李克用幸得部下拼死相救,狼狽突圍而出。從此雙方結怨,形同水火。現在河南、淮北大體穩定,淮南楊行密還未構成重大威脅,而在河北地區的魏博節度使羅弘信及其子羅紹威經朱溫多年拉攏結為奧援,可以用來對付佔據幽州(今北京)的劉仁恭這個李克用的不穩定的同盟者,於是將矛頭北指河東。光化元年(898)三月,朱溫兼天平節度使。四月,朱溫部將葛從周攻取李克用在太行山以東的邢(今河北邢台)、洺(今邯鄲東北)、磁(今磁縣)三州。十二月,李罕之以潞州(今山西長治)歸降。次年,朱溫派氏叔琮進攻太原(今太原西南),攻占榆次(今屬山西),但在太原城南洞渦驛和石會關兩戰均告失利,被迫撤軍。後來又有第二次圍攻太原,雖然也未攻克,但說明朱溫已成為當時最為強大的割據勢力,並開始覬覦帝位。
圍攻鳳翔
光化三年(900)十一月,宦官劉季述等幽禁唐昭宗,立太子李裕為帝。次年初,與朱溫關係密切的宰相崔胤與護駕都頭孫德昭等殺劉季述,昭宗復位,改年號為天復,進封朱溫為東平王。此後,崔胤想藉朱溫之手殺宦官,而韓全誨等宦官則以鳳翔(今屬陝西)李茂貞、邠寧(今彬縣、寧縣)王行瑜等為外援。這年十月,崔胤矯詔令朱溫帶兵赴京師,朱溫乘機率兵7萬由河中攻取同州、華州(今華縣),兵臨長安近郊。韓全誨等劫持昭宗到鳳翔投靠李茂貞。朱溫追到鳳翔城下,要求迎還昭宗。韓全誨矯詔令朱溫返鎮。天復二年,朱溫在一度返回河中之後再次圍攻鳳翔,多次擊敗李茂貞。前來救助李茂貞的鄜坊節度使李周彝也被攔截而歸降朱溫。
控制唐昭宗
鳳翔被圍日久,城中食盡,凍餓死者不可勝計。李茂貞無奈,於天復三年(903年)正月殺韓全誨等20人,與朱溫議和。朱溫挾昭宗回長安,昭宗從此成了他的傀儡。昭宗也深知自己的境遇,他對朱溫說:“宗廟社稷是卿再造,朕與戚屬是卿再生。”因此他對朱溫唯命是從。不久,朱溫殺第五可範等宦官700多人。唐代中期以來長期專權的宦官勢力受到了徹底的打擊。朱溫則被任命為守太尉、兼中書令、宣武等軍節度使、諸道兵馬副元帥,進爵為梁王,並加賜“ 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榮譽頭銜和御製《楊柳詞》 5首。
然而朱溫的目的是要取而代之。在任命他為諸道兵馬副元帥之前商量正元帥的人選時,“崔胤請以輝王祚為之。上曰:'濮王長'。胤承全忠密旨利祚衝幼,固請之。己卯,以祚為諸道兵馬元帥”。天祐元年(904年)正月,朱溫再次表請遷都洛陽(今屬河南),當昭宗“車駕至華州,民夾道呼萬歲。上泣謂曰:'勿呼萬歲,朕不復為汝主矣!'”又對他的侍臣說:“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朱溫把昭宗左右的小黃門、打毬供奉、內園小兒等200餘人全部縊殺而代之以他選來的形貌大小相似的親信。“昭宗初不能辨,久而方察。自是昭宗左右前後皆梁人矣!”
建梁稱帝
遷都洛陽後,朱溫仍擔心38歲的昭宗有朝一日利用李茂貞、李克用等東山再起,就令朱友恭、氏叔琮、蔣玄暉等殺昭宗,借皇后之命立13歲的李璠為帝,是為昭宣帝。為了推卸罪責,他在事前帶兵離開洛陽到河中前線去討伐新附於李茂貞的楊崇本。事後他回到洛陽演了一齣戲:“朱全忠聞朱友恭等弒昭宗,陽驚號哭,自投於地曰:'奴輩負我,令我受惡名於萬代!'癸巳,至東都,伏梓宮慟哭流涕。又見帝自陳非己志。”隨後,他殺朱友恭和氏叔琮以滅口。天祐二年(905年)二月,朱溫又殺李裕等昭宗九子於九曲池。六月,殺裴樞、獨孤損等朝臣30餘人,投屍於滑州(今滑縣東)白馬驛附近的黃河,說是要讓這些自詡為“清流”的官員成為“濁流”。
朱溫迫不及待地要廢唐稱帝,令唐宰相柳璨、樞密使蔣玄暉等加緊籌劃。柳、蔣一則認為“魏晉以來,皆先封大國,加九錫殊禮,然後受禪,當次第行之”。再則認為“晉、燕、岐、蜀,皆吾勍敵,王遽受禪,彼心未服,不可不曲盡義理,然後取之”。因而建議朱溫按部就班依例而行。天祐二年十一月,昭宣帝任命朱溫為相國,總百揆,並進封魏王,以宣武等21道為魏國,兼備九錫之命。這本是柳璨等為朱溫正式稱帝鋪設的一塊跳板,可是朱溫認為是柳璨等人有意拖延時日以待變,怒而不受此命,先後殺蔣玄暉、柳璨等人,進一步加快了奪權的步伐。
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朱溫在表面上由唐宰相張文蔚率百官勸進之後,正式稱帝,更名為朱晃,廟號太祖。改元開平,國號大樑,史稱後梁。升汴州為開封府(今河南開封),建為東都,而以唐東都洛陽為西都。廢17歲的昭宣帝為濟陰王,遷往曹州濟陰囚禁。次年二月,將其殺害。
朱溫的霸業之所以能夠成功,主要得益於兩個人,一個是他的軍師敬翔,另一個就是他的妻子張惠。雖然史書上對張惠的記載並不多,但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張惠對朱溫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張惠和朱溫是同鄉,都是碭山人,張惠家住在渠亭裡。她家在當地是有名的富裕之戶,父親還做過宋州的刺史。張惠生於富裕之家,既有教養,又懂得軍事與政治謀略,可見從小父親對她的傳教也是很多的。
張惠既有溫柔的一面,又有英武的一面,體貼照顧朱溫的同時常有讓朱溫欽佩的計謀。在這位剛柔相濟、賢惠機智的妻子麵前,朱溫的狡詐反而顯得粗淺,暴躁的朱溫也收斂了許多。不但內事做主,外事包括作戰也常讓朱溫心服 口服。凡遇大事不能決斷時就向妻子詢問,而張惠所分析預料的又常常切中要害,讓朱溫茅塞頓開。因此,對張惠越加敬畏欽佩。有時候朱溫已率兵出征,中途卻被張惠派的使者趕上,說是奉張夫人之命,戰局不利,請他速領兵回營,這位就立即下令收兵返回。
朱溫本性狡詐多疑,加上戰爭環境惡劣,諸侯之間你死我活的爭奪,更使朱溫妄加猜疑部下,而且動不動就處死將士。這必然影響到內部的團結和戰鬥力,張惠對此也很明了,就盡最大努力來約束朱溫的行為,使朱溫集團內部盡可能少地內耗,一致對外。朱溫的長子朱友裕奉命攻打朱瑾,但沒有追擊俘獲朱瑾,回來後朱溫非常惱怒,懷疑他私通朱瑾,意欲謀反,嚇得朱友裕逃入深山躲了起來。張惠為讓父子和好,就私下派人將他接了回來,向父親請罪。
朱溫盛怒之下命人綁出去斬首。這時,張惠光著雙腳從內室匆匆跑出來,拉住朱友裕的胳膊對朱溫哭訴道:“他回來向你請罪,這不是表明他沒有謀反嗎?為何還要殺他?” 朱溫看著妻子和兒子,心軟了下來,最終赦免了兒子。一波暫平,一波又起。朱瑾戰敗逃走之後,他的妻子卻被朱溫得到,張惠見朱溫動了邪念,便讓人把朱瑾的妻子請來,朱瑾妻趕忙向張惠跪拜行禮,張惠回禮後,對她推心置腹地說:“我們本來是同姓,理應和睦共處。他們兄弟之間為一點小事而兵戎相見,致使姐姐落到這等地步,如果有朝一日汴州失守,那我也會和你今天一樣了。”說完,眼淚流了下來。朱溫在一旁內心也受到觸動,想想自己也愧對朱瑾。當初如果沒有朱瑾的援兵相助,他也不會大敗秦宗權,在河南站穩腳跟。
這次開戰也是自己用了敬翔的計謀,妄加指責朱瑾誘降自己的將士才出兵的。此時已佔領朱瑾領地,目的已經達到,何必再強佔他的妻子呢。況且妻子已經知道內情,不如順水推舟做個人情。最後,朱溫將朱瑾的妻子送到寺廟裡做了尼姑,但張惠卻始終沒有忘記這個有些不幸的女人,常讓人去送些衣物食品,或許也算為朱溫彌補一點過失。
張惠和朱溫共同生活了二十餘年,在朱溫滅唐建後梁前夕卻染病去世。朱溫得到張惠病重的消息,急忙趕了回來。臨終前,張惠還對朱溫勸道:“既然你有這種建霸業的大志,我也沒法阻止你了。但是上台容易下台難,你還是應該三思而後行。如果真能登基實現大志,我最後還有一言,請你記下。”朱溫忙說:“有什麼儘管說,我一定聽從。”張惠緩緩說道:“你英武超群,別的事我都放心,但有時冤殺部下、貪戀酒色讓人時常擔心。所以'戒殺遠色'這四個字,千萬要記住!如果你答應,那我也就放心去了。”
張惠死後,不僅朱溫難過流淚,就連眾多將士也是悲傷不已。由於朱溫多疑,常濫殺屬下,殺人時沒有人敢出來求情,只有張惠得知後時常來解救,幾句溫柔在理的話就使朱溫暴怒平息,因此許多被被救的將士都對張惠感激不盡,其他將士對張惠這種愛護將士之情也充滿了敬仰。張惠為人和善,對朱溫的兩個妾也是如此,沒有絲毫嫉妒,更不用說加害她們了。朱溫因為張惠的賢惠,也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娶三妻四妾。但是,張惠死後,朱溫卻放縱聲色,忘了妻子臨死時的忠言,後竟然和兒媳亂倫,終於是不聽忠言,慘死刀下,遭了報應。張惠為朱溫生有一子,即梁末帝朱友貞,朱溫被唐朝封為魏王時,張惠也被封為魏國夫人。朱溫稱帝后,一直沒有立皇后,大概是懷念這位賢惠而又有智謀的妻子吧。等到梁末帝繼位時,才將母親追加諡號為“元貞皇后”和“元貞皇太后”。
朱溫在位六年,連年征戰。稱帝伊始,為了減輕其他割據政權的壓力,封馬殷為楚王,以穩定兩湖地區;封錢鏐為吳越王來牽制淮南的楊渥。次年封劉守文為大彭王、劉守光為河間郡王(後又進封為燕王),牽制河東李克用。然而,反樑的勢力依然相當強大。他們是唐朝所封諸王:岐王李茂貞這時以唐朝忠臣的面目出現,仍用天復年號,開府置官,致書各地,聲言討伐朱梁;蜀王王建則在成都稱帝,公開另立旗號,稱霸一方;吳王楊行密已死,其子楊渥繼立,內部雖多變故,但仍奉唐朝正朔,不肯臣服朱粱;晉王李克用更是反梁勢力的核心,事實上成為各路反梁勢力的盟主。朱溫也深察這一局面,以李克用為最主要的對手。因此,重大的戰事即在梁晉之間展開。
晉東的澤(今山西晉城)、潞(今長治)二州地處入晉要衝,朱溫稱帝前就曾與晉軍反复爭奪過這一戰略要地,幾經易手。開平元年(907)五月,朱溫即派康懷貞將兵8萬再攻潞州,高河(今屯留東南)之戰,梁軍大敗。朱溫改派李思安取代康懷貞,又因李思安久攻潞州不下,就親臨澤州,撤換李思安而用劉知俊。劉知俊率精兵萬餘進攻晉軍,小胜而驕,結果遭到新繼位的晉王李存勗偷襲而大敗,梁兵傷亡以萬計,解了長達一年多的潞州之圍。朱溫聞訊嘆道:“生子當如李亞子(李存勗小名),克用為不亡矣!至如吾兒,豚犬耳!”這個戰役,使潞州地區遭到嚴重破壞,“士民凍餒死者太半,市裡蕭條”。
開平三年(909年),朱溫遷都洛陽,以養子博王朱友文為東都留守。自潞州大敗之後,朱溫對部下猜忌日甚。鎮守長安的王重師,朱溫怒其“貢奉不時”,又聽讒言懷疑他與李茂貞相通,就下令逼其自殺並夷其族。鎮守同州的劉知俊見王重師無罪被殺,心不自安,遂以同州附於李茂貞。朱溫又懷疑鎮守鎮(今河北正定)、定(今屬河北)二州的王鎔私通李存勗,派王景仁出兵進攻,王鎔向李存勗和劉守光求助。劉守光坐視不動,李存勗則乘機親率大軍東進。乾化元年(911年)正月,在柏鄉(今屬河北)大敗梁兵,殺敵2萬,繳獲糧食資財不可勝計。
乾化二年(912年)二月,朱溫再次進攻鎮、定二州,號稱50萬。命楊師厚等圍棗強(今棗強東),賀德倫等圍蓨縣(今景縣)。楊師厚晝夜急攻,棗強城小被陷,城中老幼悉數被殺,流血盈城。朱溫自己所率部隊竟出乎意料地被晉軍數百騎兵突襲而狼狽逃竄,損失無數,扶病回到洛陽。
病死之前他感嘆道:“我經營天下三十年,不意太原餘孽(指李存勗)更昌熾如此!吾觀其志不小,天復奪我年,我死,諸兒非彼敵也,吾無葬地矣!”
朱溫的濫殺是歷史上罕見的。其一是濫殺戰俘。例如唐乾寧二年(895)十一月,朱溫在鉅野(今山東鉅野)之南大敗朱瑄部萬餘人,殺戮將盡,俘虜3000餘人。傍晚打掃戰場時,忽然狂風暴起,沙塵沸湧。朱溫竟藉故胡說:“此乃殺人未足耳!”下令把俘虜全部殺死。又如天復三年五月,朱友寧攻青州博昌縣(今博興)月餘未下,朱溫大怒,“遣劉捍督戰。友寧乃下俘民眾十餘萬,各領負木石,牽牛驢,於城南為土山。既至,合人畜木石排而築之,冤枉之聲,聞數十里。俄而城陷,盡屠其邑人,清河為之不流”。其二是濫殺部屬。朱溫用法嚴峻殘酷,戰場上將校戰死,所部士兵生還即全部斬首,叫做“ 跋隊斬 ”。他用這種野蠻的辦法來提高戰鬥力,因此一旦主將戰死,士兵也就亡逸不敢歸。朱溫就命軍士都文刺其面以記軍號,軍士或思鄉里逃去,關津輒執之送所屬,無不死者。其三是濫殺士人。天祐二年六月,朱溫“嘗與僚佐及遊客坐於大柳之下,全忠獨言曰:'此柳宜為車轂。'眾莫應。有遊客數人起應曰:'宜為車轂。'全忠勃然厲聲曰:'書生輩好順口玩人,皆此類也!車轂需用夾榆,柳木豈可為之!'顧左右曰:'尚何待?'左右數十人捽言'宜為車轂'者悉撲殺之。”
朱溫的荒淫,行同禽獸,即使在封建帝王中也罕有其匹。朱溫為黃巢同州刺史時,娶碭山富室女張氏為妻。張氏“賢明有禮”,朱溫“深加禮異”,“每軍謀國計,必先延訪。或已出師,中途有所不可,張氏一介請旋,如期而至,其信重如此”。天祐元年張氏病死後,朱溫開始“縱意聲色,諸子雖在外,常徵其婦入侍,帝往往亂之”。乾化二年,“太祖兵敗蓨縣,道病,還洛,幸全義會節園避暑,留旬日,全義妻女皆迫淫之”。張全義之子憤極要手刃朱溫,為張全義苦苦勸止。至於朱溫的兒子們對朱溫的亂倫,不僅毫無羞恥,竟然利用妻子爭寵,博取歡心,爭奪儲位,真是曠古醜聞!養子“朱友文婦王氏色美,帝(朱溫)尤寵之,雖未以友文為太子,帝意常屬之”。朱溫病重時,打算把朱友文從東都召來洛陽付以後事。其親子“友珪婦亦朝夕侍帝側,知之,密告友珪曰:'大家(指朱溫)以傳國寶付王氏懷往東 都,吾屬死無日矣!'” 朱友珪隨即利用他掌握的宮廷宿衛侍從及其親信韓勍所部牙兵發動宮廷政變,“中夜斬關入”,“友珪僕夫馮廷諤刺帝腹,刃出於背。友珪自以敗氈裹之,瘞於寢殿”。這樣,朱溫最後於乾化二年(912)六月被親子友珪所害,終年61歲。
朱溫建立的後梁,是五代中歷年最長的一個朝代,存在了17個年頭,於923年被後唐取代。
兄弟
廣德靖王朱全昱
朗王朱存
兒子
郴王朱友裕
博王朱友文
郢王朱友圭
福王朱友璋
賀王朱友雍
建王朱友徽
康王朱友孜
末帝(均王)朱友貞
義子
博王朱友文(原名康勤)
冀王朱友謙(原名朱簡)
左龍虎統軍朱友恭(原名李彥威)
朱友讓(原名李七郎)
女兒
安陽公主,長女,下嫁羅廷規,開平二年八月追封。
長樂公主,下嫁趙岩,開平元年五月十一日封。普寧公主,下嫁王昭祚,開平元年五月十一日封。
金華公主,開平二年十月封。為羅廷規繼室。羅廷規死後,開平四年被父親下令出家,以全婦節。
真寧公主,乾化三年十月五日封。
總結朱溫一生,在治理國家方面還是做了一些事情的,這應該肯定。但朱溫的濫殺無辜,荒淫無恥也是歷史上極為突出的,為歷代人所不齒。稱帝后,對外作戰時,朱溫也實施了一套安邦定國的措施,以期江山永固。他轉變了只重軍事的做法,認識到民眾和土地對穩固政權的重要性。因此,他盡最大努力去恢復生產,獎勵農耕,採取了一些與民休息的寬容政策,中原的經濟得到一些恢復。同時,為保證地方行政的順利,朱溫又下令給各地將領,不論其軍階多高,部隊多少,在行政事務方面一律居地方官之下,聽從地方官吏管束、安排。
這樣就從根本上保證了地方治安的穩定,使軍隊的作用發揮在保民上,而不是割據一地擾民亂國。朱溫又吸取唐末地方將領無法節制終成大禍的教訓,對手下大將嚴加防範,一旦有驕橫的人出現,立即除掉,或殺或囚,以絕後患。但朱溫卻沒有自己約束自己這種多疑和嗜殺的品性,相反,嗜殺自始至終還表現為濫殺無辜。朱溫對部下、戰俘、士人均濫殺成性。戰爭時期為整肅軍紀,利於調遣,從嚴治軍是應該的,但朱溫卻嚴得殘酷,殺得殘忍。五代時期的法律嚴酷得令人髮指,在中國法制史上五代就是以法律嚴酷而出名的。為保證戰鬥力,對待士兵極為嚴厲,每次作戰時,如果將領戰死疆場,所屬士兵也必須與將領與陣地共存亡,如果生還就全部殺掉,名為“跋隊斬”。
所以,將官一死,兵士也就紛紛逃亡,不敢歸隊。朱溫又讓人在士兵的臉上刺字,如果思念家鄉逃走,或者戰役結束後私自逃命,一旦被關津渡口抓獲送回,必死無疑。無獨有偶,現代史上的直系軍閥吳佩孚也是在這種方法的基礎上加以改造,以這種野蠻的方式提高戰鬥力。只不過吳佩孚的“效率”更高,讓督戰隊手持大刀到前線執行任務,一遇退縮者,就地砍頭。吳佩孚就這樣在軍閥混戰中擴張自己的勢力,但最終敗在了勇猛無敵的葉挺手下,雖然槍斃許多連營長也無濟於事。
毛澤東曾經評價他說:“朱溫處四戰之地,與曹操略同,而狡猾過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