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概念與學校教育~以育有學齡子女的家庭為例
家庭教育概念與學校教育~以育有學齡子女的家庭為例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龔惠文
一、前言
常聽到現在家長苦惱的說:「現
在的孩子真難教,既要讓孩子們生活在開放的管教態度中、要接受與以往不同的新課程,真不曉得如何教,管也管不動,老師沒說就不做,有些孩子即使老師說也不
見得會做。」也有家長乾脆「把孩子交給老師,交給學校」,希望藉由學校教育來培養孩子一切的言行、學習。學校教育真的那麼神通廣大?為何現在家長對於孩子
的教育,是那麼無力,不知從何做起。以下先就家庭教育做一概念介紹,再進行家庭中面對學校教育問題之探討與建議:
二、家庭教育的定義與內涵
(一)家庭教育的定義分析
為健全個人身心發展,營造幸福家庭,以建立祥和社會,而透過各種教育
形式以增進個人行家庭生活所需之知識、態度與能力的教育活動,稱為家庭教育。
(二)家庭教育的內涵分析
要瞭解家庭教育,可從每個家庭都會經歷的家庭生命週期來看,家庭生命
週期可分為八個階段,每個階段皆有其發展任務。
三、家庭教育產生的方式
(一)透過人類生態系統的相互影響而產生
從人類生態的觀點來看,影響個人發展的因素包括小系統、中間系統、外系統及大系統。家庭教育的影響力不只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相互影響,還包括個人與社區、社會價值觀、意識型態等的交互作用。
(二)透過家庭社會化而產生
每個社會都有一套約定俗成的行為規則,成員能遵守,可維持社會秩序,這套行為規則,最早是經由個人所生活的環境,將所屬團體的價值、態度、規範等「內射」到個人早先的氣質特徵,經過「內化」成為人格的重要部分。
(三)透過父母明示而產生
農
業社會中,家族長老多會要求子女背誦弟子規,這是早期社會典型的家庭教育教材。此外,父母長輩若瞭解家庭教育對晚輩發展的重要性,也能透過說理、訓示、示
範、引導等方式施行教育。今日家庭多為小家庭,社會支持網絡較傳統大家庭小父母忙於營生,明示教導子女如何經營家庭生活之機會大減。今日家庭教育應注重如
何協助父母重新承擔其家庭教育重擔。
四、家庭教育的可能性
(一)學習者
家庭是個人出生後的第一個學習場所,在學校尚未普及之前,大多數人是透過家中長輩代代相傳生活所需智能,而今雖有國民義務教育,家庭教育仍不可缺。
(二)教育者
早期的家庭教育者,通常是父母或族中長老,教導學習者生活經驗中所萃取出來的智慧。現代,許多知識已超越為人父母或家中長輩所知與所能,但基本生活態度與技巧,仍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涵。
(三)環境
即為家庭教育施行的背景脈絡,包括生活中的事件、人、物,以及無形的氣氛,都是影響個人成長發長的因素。
五、家庭教育中之教育成分
教育依其施行場所,可分類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這教育三類別應各占政府教育經費的三分之一,但實際上,真正受到最多關注的是學校教育,即便是今日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對家庭教育此一領域所投入之心血與經費和學校教育比較起來,真有如小巫見大巫。
家庭教育是在增加個人家庭生活所需的才智,培養家庭相關道德的教育活
動。對於某些人而言,並不覺得家庭教育是需要學習與瞭解的,也有人認為家庭中的生活是極其自然的事,並沒有值得學習與瞭解的。就現在的家庭來說,教育較偏向無意間學習,而在非正式教育及正式教育的部分較少。
Gagne(趙居蓮,1997)對於學習結果的看法,將其分為五種:
(一)智能技巧。指「知道如何做」。當有客人來訪,孩子知道應告知父母。
(二)語言訊息。能夠敘述某事的能力。如當電話鈴聲響了,孩子知道接聽電話的應對技巧。
(三)認知策略。指思考、分析問題的方法,以及解決問題取向的內在歷程。如當飲料翻倒了,孩子知道要拿拖把,將地板清理乾淨。
(四)動作技巧。只執行行動的單一動作。協助父母處理家務,如掃地。
(五)態度。指學習者本身選擇。如家附近常有垃圾四散,父母常利用假日時間至外清掃,孩子也會學到維護居家四周清潔的重要。
家庭教育的學習,也符合這五種學習結果。就家庭教育而言,其中值得關注的,應是態度的學習。
六、家庭教育只是家庭內的教育嗎?
(一)從三級預防的觀點來看
初級預防是指還沒有任何問題徵兆情況下所從事的學習或教育活動。次級預防是指針對以出現最輕微的徵兆,所規劃的方案。三級預防指問題開始危及日常生活秩序,造成困擾所進行的補救性處遇。
(二)從學校與家庭教育的關係來看
今日的學校教育無法取代家庭教育,二者需相輔相成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七、現代家庭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
(一)核心家庭支持網絡較小
今日家庭型態多為小家庭,其社會支持網絡比傳統大家庭小,傳統式的大家
庭中,孩子的父母親於工作時間離家無法看管
及教育孩子,即由年紀長者負起照顧孩子之職責,家族成員間在有形或無形中,教導孩子生活規範及禮儀,而現代小家庭的夫妻忙於營生,接受過家庭教育之相關資
訊不多,最好的替代方式即是交給托育機構,明示教導子女如何經營家庭教育機會大減。
(二)學校教育範圍擴大讓家長放心?
在教改浪潮推動之下,新的課程-九年一貫課程誕生了,編輯理念強調與生活結合,引進國外教育學者的教育理論,從經驗中學習,所以產生了新的領域-生活領域及綜合活動領域,此二領域是舊課程中所沒有的,此二領域以生活周遭事物及日常經驗為出發點,加以加深加廣,學習相關的 知
識、技能、情意等,另有六大議題的出現,其中一項議題為家政教育,筆者任教年段為四年級,在南一版綜合活動課本中,有切水果、縫衣服、家電用品的使用等活
動,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原本是孩子漸長,家中長輩會依孩子的發展與成熟度教給孩子,而現在,卻需要透過學校教育來培養孩子這些技能,這是否會讓家長產生
錯覺,任何事學校都會教,把孩子教給學校就對了,養成家長對學校教育的依賴,也因此疏忽身為家長應有身為教育者的職責。
(三)新課程讓家長手足無措
新
課程中,有許多內容與教學方式,與以前家長所學,差異極大,以數學採用建構式教學為例,就讓家長摸不著頭緒,即使在家中,有意要協助孩子複習課業的家長,
也都會因為不知從何做起而卻步,家長只好將課業之加強,交給補習業者,以補家長所學之不足,這樣一來,更減少親子間互動的機會了。
(四)讀書最重要,雜事放一旁
國
民教育帶來全民就學普及,擁有大學學歷者不在少數,因就業市場的競爭,使得家長憂心孩子的課業,希望孩子能一路平順,獲得高學歷,才能找到好工作,甘願為
孩子做好任何一件事,盡其所能地照顧,近來因課程關係,發現四年級孩子從來沒有切水果,端水果給家人吃者,班上就有5位,這種「讀書至上」的想法,是為孩
子好嗎?
八、結語
台
灣在近幾十年改變很多,不管是在家庭內部,或是整個社會。在這交替的時節上,就家庭教育來說,家庭成員,也應學習適當的家庭教育方法,繼續發揮家庭功能。
我認為學校就是個很好的協助單位,在課業方面,教師可利用班親會或親師通訊等交流管道將新課程中的概念讓家長知道,家長有能力指導孩子的課業,相對的,孩
子也會減少對課業的恐懼,增加親子相處機會;另外,老師也可以將平日在報章雜誌看到不錯的親子溝通資訊,與家長分享,也提醒家長,多用一點時間與孩子相
處。
參考書目
1. 林淑玲(2003)。家庭教育的概念分析。載於國立家庭教育研究所主編,家庭教育學(頁57-97)。台北:濤石。
2. 趙居蓮譯(1997)。Gagne, R. M.原著(1985)。學習與教學。台北:心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