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是人體第二個大腦
腸道是人體第二個大腦
◎ i-Nature 編輯部
腸道和其他器官不同,神經叢密集,就像大腦一樣可以分泌各種激素,甚至產生更多的神經遞質,所以也就有了「第二大腦」或「腹腦」之稱。
一般認為,美國解剖學家拜倫羅賓遜(Byron Robinson)是最先提出腹腦觀念的人,第二大腦則是神經生物學家麥克爾葛森(Michael D. Gershon)的見解。其實,我國古人早就有這種思維了!例如:俗語「搜腸刮肚」或「搜索枯腸」的意思,就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明。還有那些描述心情感受的成語,像「牽腸掛肚」、「百結愁腸」、「酒有別腸」 、「盪氣迴腸」、「柔腸寸斷」、「古道熱腸」等等不也在在凸顯這樣的認知嗎?
我們從植物人身上即可了解,腸道神經系統是獨立運作的,並不受大腦(中樞神經系統)所支配或指揮。體內這兩個系統各自為主,卻複雜連結(醫學名詞「腦腸迴路」),故彼此之間關係密切、互為影響。
現代醫學已逐步證實,腦部的疾病包括: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自閉症以及癲癇症等成因雖多,不過都與腸道問題有著一定程度的關連。調查發現,前兩者病人的腦部和腹部,往往存在了同樣的組織壞死現象。
腦部病變最具代表性也最值得擔憂的, 莫過於阿茲海默症了。微生態學專家認會讓人變癡呆的原因之一,即在於腸內菌群的失調,腸道菌分解過量的有毒代謝產物,如:胺類、酚類和氨類等物質積累所致。有研究顯示,患者腸內「梭狀芽胞桿菌(Clostridium)」大量增多,而雙歧桿菌不只是數量,甚至連種類都明顯減少。由此可知,「菌相平衡」對我們健康的重要性。
阿茲海默症被稱作「世紀之病」或「第三型糖尿病」,如同其他腦部疾病一樣,目前依然是藥石罔效的。有一種屬於地衣類的植物叫「石杉鹼甲(Huperzine A)」的草藥,倒值得在此一提,因其廣受中外學者的青睞和認同。經過科學驗證,石杉鹼甲確實能有效抑制「乙醯膽鹼酶★」,使得神經元周圍的乙醯膽鹼水準升高。例如,有項雙盲的實驗即表明,每天兩次200微克的劑量,就可明顯改善記憶力、認知和行為能力,而且沒什麼副作用。
不過,誠如曾在中國大陸懸壺濟世的美國名醫馬克海曼(MarkHyman)所說的:「修復大腦最又用的工具就是修復腸道!」若想維持終生清醒而且有用的頭腦──腦力,那就請你先細心照顧好第二大腦吧!
(本文作者/姚紀高)
(摘自/腸子的吶喊:讓腸道好菌變多,不能只靠優酪乳/方舟文化出版)
(摘自/腸子的吶喊:讓腸道好菌變多,不能只靠優酪乳/方舟文化出版)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