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

壓歲錢

紅包裝著的壓歲錢(人民幣)
壓歲錢(馬祖話:taʔ7-huoɪ5-tsieŋ2/軋歲錢),又稱壓年錢,中國南方、港澳、台灣、客家語稱為軋年錢[註 1](俗寫作踅年錢硩年錢磧年錢矺年錢)是指新春時長輩送給未成年晚輩的紅包清代兒童慶歲,長者與以錢,貫用紅,置之臥所,曰「壓歲錢」。至中華民國,又曾流行以紅紙包100銅元,代表「長命百歲」以示祝福。[1]

起源[編輯]

古時候,有一種妖怪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的孩子的頭,孩子都嚇到大哭起來了,接著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著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合眼。半夜裡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學著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因為「祟」與「歲」諧音,之後逐漸演變為「壓歲錢」。

各地風俗[編輯]

「壓歲錢」是以紅紙包裹,俗稱「紅包」。過年給壓歲錢的習俗始於清朝,《清嘉錄》記載:「長幼度歲,互以糕果、朱提相獻,謂之『壓歲盤』。長者貽小兒以朱繩綴百錢,謂之『壓歲錢』;置橘、荔諸果於枕畔、謂之『壓歲果子』。元旦睡覺時食之,取讖於吉利,為新年休徵。」從前的零錢是內方外圓的銅錢,講究的人家會用綵繩穿銅錢,編成龍形,掛在小孩的床腳或床帳上,據說可以鎮壓邪崇。吃過年夜飯,領過壓歲錢後,已近深夜,這時晚輩要為父母及長者「守歲」,不能上床睡覺,熬夜到天亮。民間認為守歲可以為父母增壽,有祈求雙親能夠長命百壽的意思,是孝道的表現。而年長的人守歲,則是「辭舊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因此除夕夜家家戶戶通常都燈火輝煌、徹夜不眠。[2]

中華圈以外的壓歲錢[編輯]

御年玉袋
在日本也有類似的風俗,稱為「御年玉」(日語:お年玉おとしだま otoshidama),或簡稱「年玉」。早期的御年玉並不是錢,而是特定的贈品。例如在中世時期的風俗是,武士之間互送太刀町人之間互送扇子醫者之間送藥丸。不過現代日本的御年玉已發展為跟中華圈的壓歲錢相似,為長輩贈予晚輩金錢。被分發的御年玉會被裝在一個白色的封套裡面,這個封套被稱為「御年玉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60句精選關於『知識』的經典語錄

在涅貴不缁:處在污濁的環境中,貴在不被污染

《典 論•論文》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文學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