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衣物簡介
肚褡
du dap
du dap
房子欽編寫
用途: 小孩使用的肚兜,保暖用
補充說明: 昔時臺灣,肚兜不僅大人穿,小孩子也穿。客家話中稱之為「肚褡」或「肚圍」。小孩在滿月,作四月或週歲生日時,通常由外婆家製好送來,以為外孫的贈禮。小孩穿肚兜可避免腹部受涼,保持腸胃健康,鄉村的孩童穿上肚兜,大都不再穿褲子,不僅活動方便,也可自由小便,省去換除褲子的麻煩。
帽子
mo er
mo è
房子欽編寫
用途: 護頭, 美觀
補充說明: 一般生活及在操作中的客家男女是不戴這種帽子的(戴斗笠或涼帽), 只有過年,婚嫁時有錢人才會戴這種帽子。整體紋飾約可概分為花草紋、禽鳥紋、字形紋、線形紋,以及少許鑲綴性的裝飾。紋飾當然是為了增加美觀,可是對客家人來說,更大的作用似乎是寄託祈福致祥的一片心。
開檔褲
kòi dóng fu
kói dòng fu
房子欽編寫
用途: 給還沒學會自己尿尿的小孩穿著用,也可稱為蛙褲。
補充說明: 古時候並沒有發明尿布, 小孩如果還沒學會自己尿尿, 那褲子常尿濕是很困擾母親的事情, 所以就有這種開襠褲, 小孩有尿意時立刻就地解決。
三寸金蓮
sàm cun gìm lien
sam cun gím lien
房子欽編寫
用途: 官宦人家或有錢人家婦女穿著用
補充說明: 基本上,客家婦女是沒有穿著三寸金蓮的。做粗工、下田都不可能讓客家婦女穿三寸金蓮的。所以這種東西是舶來品。除非有做官的人為了追求時髦,才會引進這種不好的東西。因為要穿這種小鞋子,小女孩從小就要纏腳, 那是非常非常不人道的。
花帶
fà dai
fa dai
房子欽編寫
用途:裝飾
補充說明:花帶主要是分兩種,一是色彩繽紛的,整條花帶包括繸子用絲線織造;另一種是用白棉線作底,配上用絲或棉線織成的圖案,兩端留有繸子。花帶的用途廣泛,客家婦女平日多用它來繫涼帽,固定頭巾,或以之束圍裙。從花帶的顏色,有時更可以分辨出佩戴婦女之婚姻狀況,少婦喜愛紅或粉紅色的;老婦則黑或藍;而一般未婚少女則多佩戴顏色鮮豔的。花帶上精細而複雜的圖案往往象徵吉祥的寓意,例如好運及添丁等。少女臨出嫁時更編織大量的花帶,作為嫁粧或送給到場參加婚禮的婦女親屬。
眉勒
mì let
mí let
房子欽編寫
用途:裝飾
補充說明:俗稱「昭君套」或「昭君眉」,可能受到古畫中昭君頭飾的影響,是由包頭巾發展而來的,明代婦女就有這種裝扮,清初仍為婦女所喜愛,狹長的布條從額頭往後紮起,上面加以精美刺繡或綴上玉片珠花,年輕婦女所戴的又叫「春眉」。老人家多用青黑素色的眉勒,故又稱「烏巾箍」,在正中央縫上玉片或鈕釦簡單的裝飾,有的在近耳部份加寬,有護耳防寒的功用,在光緒年間婦女十分流行戴眉勒,之後僅見老年婦女常用了。平日佩戴髮簪時,僅用一、二根針簪為飾,或簪一、二朵小花,喜慶節日則以耀眼的髮飾,有的成對為飾,左右橫插,有的成組搭配。
揹帶
bì dai
bi dai
房子欽編寫
用途: 背小孩使用
補充說明: 昔時臺灣農業社會,婦女不是只在家照顧小孩, 有時也必須將小孩揹在背上, 好出門或上山工作。揹帶有多種; 有置胸前者有置背後者,大概揹後方的是做粗工時使用,放胸前很礙手腳。等到第一個小孩稍大以後,他們也會承擔這種任務。揹小孩是媽媽或年長兄姐的任務。有錢的人使用這種成形的揹帶,沒前的人就一條長長寬寬的布,多繞幾次,把小孩綁在背上就算是一種揹帶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