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華縣以客家人為主。 2002年人口有119萬。五華係僑鄉,海外唐人同香港、澳門同台灣有30幾萬,個鄉下響五華。全縣通用客家話,係純客家縣

五華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五華縣
Hzs map019.png
五華縣喺梅州市嘅位置
縣政府駐地水寨鎮
面積3226平方公里
人口119萬
行政區類別
電話區號0753
郵政編碼514400
車牌代號粵M
五華縣中國廣東東北部,家下係梅州市。政府駐地喺水寨鎮。


政區[編輯]

2005年5月為止,五華縣有16個鎮,分別係水寨鎮、河東鎮、郭田鎮、雙華鎮、棉洋鎮、安流鎮、梅林鎮、錫坑鎮、龍村鎮、橫陂鎮、華陽鎮、周江鎮、長佈鎮、潭下鎮、岐嶺鎮、轉水鎮同埋華城鎮。

地理[編輯]

五華東便係豐順縣,南便揭西縣、陸河縣,西便紫金縣、東源縣、龍川縣,而北便係興寧市。縣面積有成3226km²。

[編輯]

五華北有五華山。東南有嵩螺山[1]

[編輯]

五華西南有龍村河永安入,東北到琴口鄉華陽水首受北琴江,東流合埋,東北到七都河口岐嶺河。河出龍川練溪,佢下流又謂之清溪;又東北流為長樂河,入興寧[1]

歷史[編輯]

北宋熙寧四年(1071年)置長樂縣,屬循州。明屬惠州。清雍正十一年時屬嘉應州。1914年長樂縣改名五華縣,縣治華城。
1949年後,先後屬興梅專區、粵東行政區、汕頭專區,1966年屬梅縣專區,1988年屬梅州市。1954年縣治搬去遷水寨鎮。

人口[編輯]

五華縣以客家人為主。
2002年人口有119萬。五華係僑鄉,海外唐人香港澳門台灣有30幾萬,個鄉下響五華。

[編輯]

全縣通用客家話,係純客家縣。

經濟[編輯]

2004年五華縣國內生產總值有32.2億元。農業主要以水稻為主,菸葉青梅種植業亦發展得好快。工業以汽車配件、製酒、製藥、五金配件等製造業為主。旅遊業旺,2004年旅遊總收入係1.1億元。

旅遊[編輯]

五華地處山區,有唔少景點有,好似西湖溫泉長樂學宮獅雄山塔湯湖熱礦泥山莊益塘水庫七目嶂自然保護區

文化[編輯]

五華縣嘅民間藝術,最出名係木偶戲採茶戲。五華重係省嘅足球訓練基地,國家體委叫佢做「足球之鄉」。五華石工藝非常出名,全國各地同東南亞都佢嘅傑作。大清中後期,五華石工曾經去過香港採石。

交通[編輯]

五華縣境有廣梅汕鐵路205國道穿過,而河梅高速公路都響2005年通車。

長樂市

長樂市
Fuzhou airport shuttle bus.jpg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Fuzhou.png
  長樂市
在福州市的位置
ChinaFujianFuzhou.png
中國福建省福州市的地理位置
概覽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福建省福州市
區劃類別縣級市
區劃代碼350182
政府駐地吳航街道解放路27號
方言閩東語侯官片長樂話(全境)
長樂旗下話琴江滿族村
地理
總面積1894平方公里
- 陸地658平方公里
- 水域1236平方公里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12常住人口)69.73萬人[1]
- 市區人口30.33萬人
人口密度998人/平方公里
GDP(2013)485.07億元人民幣
人均GDP6.96萬元人民幣
其它
郵政編碼350200
電話區號+86 (0)0591
車牌首號閩A
網站:www.fjcl.gov.cn
長樂市閩東語Diòng-lŏ̤h)為中國福建省下轄縣級市,由福州地級市代管。長樂市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江口南岸,正好處在長江口與珠江口間海岸線的正中位置。轄境東瀕台灣海峽,西與閩侯縣毗鄰,南與福清市相連,北與馬尾區隔江相望。地理坐標為北緯25°40'-26°04',東經119°23'-119°59',陸地總面積723.6平方公里,海域約1,000平方公里。2012年末,戶籍人口69.42萬人,常住人口69.73萬人。通用閩東方言福州話,洋嶼琴江村為北方官話方言島。長樂為較具實力的縣市,其綜合競爭力位居福建省第七位,2010年位居全國百強縣(市)第七十二位。2013年,長樂市GDP總量485.07億元[2]摺合78.32億美元),人均GDP為69,564元(合11,232美元)。長樂下轄4個街道、12個鎮、2個鄉,市政府駐吳航街道[3]
長樂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的啟錨地,也是福建省著名僑鄉,僑居海外及長樂人近40萬人。

歷史沿革[編輯]

長樂歷史悠久,設縣始於武德六年(公元623年),至今有1380年的歷史。據史書記載,長樂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
時,屬揚州(非今日之揚州市)。時期屬春秋三國時,吳國東吳在六平吳航頭(今吳航鎮)造船,因此,別稱吳航。晉朝惠帝時,將揚州部太康分為建安郡和晉安郡,長樂屬晉安郡原豐縣。隋朝大業間,晉安郡改為建安郡,長樂屬閩縣。
武德六年(623年)由閩縣析立,取《詩經》「宅新邑,寧厥止」之義,縣名為「新寧」,縣治設敦素里平川(今古槐),不久改稱長樂縣。聖歷二年(699年),析出長樂南部的太平、感德、崇德、孝義、萬安、長東、永樂、永福8個鄉,設置萬安縣(今福清市)。上元元年(760年),防禦史董玠因敦素里地形卑濕,將縣治移到吳航頭。進人五代十國時期,後梁乾化元年(911年),改縣名為安昌縣;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復名長樂縣;長興四年(933年),王延鈞稱帝福州,國號大閩,改元龍啟,升福州為長樂府,以閩縣為長樂縣,以長樂縣為侯官縣,以侯官縣為閩興縣;清泰二年(935年),閩縣、侯官、長樂均復舊名;後晉天福六年(941年),改閩縣為長樂縣,改長樂縣為安昌縣;天福七年,復為閩縣、長樂縣,均屬長樂府,此後長樂縣名穩定下來。
永樂七年(1409年)鄭和第一次在此駐紮海軍二萬八千餘人,候風下西洋。永樂十二年(1412年)鄭和奏上在長樂南山建造天妃宮,其左建三清殿,其右建三峰塔寺。宣德六年(1431年),鄭和在長樂天妃宮立「天妃靈應之記碑」,明弘治三年(1490年)長樂知縣首建城牆,嘉靖年間擴建,城有東西南北四門。隆慶二年(1568年)長樂知縣築十洋新街,十洋通衢坊。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知縣將南山天妃宮遷往西關外天眉台[4]
立縣至清,長樂為閩州、福州、長樂郡、福州威武軍、福州彰武軍、福安府、福州路、福州府等(均為今福州)所轄。
中華民國成立後,廢府、州、廳,實行省、道、縣三級地方政制,福建省設東、西、南、北4路道,長樂屬東路道。1914年,改東路道為閩海道。1925年廢道,實行省、縣二級地方政制,長樂直屬福建省政府管轄。1933年,以十九路軍將領為核心,在福州發動「福建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劃福建為閩海、延建、興泉、龍汀4省,長樂屬閩海省。1934年7月,全省設10個行政督察區,長樂為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區公署駐地,轄長樂閩侯連江福清平潭永泰羅源等縣。9月,閩侯縣十三區的光俗、高詳、至德、紹惠、欽仁、江左6里劃歸長樂第七區,時省府委員陳煌琳實地勘界並立碑太歲坑(今黃石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全省設立8個專區,長樂屬閩侯專區管轄。1955年,全省改設5個專區,長樂屬福安專區管轄。1959年,復屬閩侯專區管轄。1970年改專區為地區,屬閩侯地區管轄。1971年,改屬莆田地區管轄。1983年7月l日,實行市帶縣體制,長樂屬福州市管轄。1994年2月18日,長樂撤縣設市,仍屬福州市

與馬祖的關係[編輯]

馬祖東犬島及西犬島(後改名東莒島及西莒島)原屬長樂縣管轄,國共內戰後由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控制,1953年8月,於西莒島設長樂縣政府。1965年7月撤銷長樂縣政府,將東犬島及西犬島收編為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莒光鄉

行政區劃[編輯]

轄4個街道、12個、2個

交通[編輯]

景區景點[編輯]

歷史名人[編輯]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60句精選關於『知識』的經典語錄

在涅貴不缁:處在污濁的環境中,貴在不被污染

《典 論•論文》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文學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