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芝的客家人 永定腔

三芝的客家人
前言
客家俗諺「有食無食,食到年初十!有過無過,料到月半過!」非常高興元宵前的正月初十到十四,雞年春節中的首場客家活動『台北縣客家年俗節-重溫原鄉夢歡度客家年』中擔任客家文化的介紹,本次活動選在三芝辦理,意義非比尋常!敝人在此特別為主辦單位和承辦單位的用心給予鼓勵,套句本家話就是「咱鼓掌!!」
  
台北縣是重要的台灣客家先民墾地,客家先民從石門、三芝、淡水、八里登陸後,就在當地拓墾並進入台北盆地新莊、樹林等地,不過除了石門、三芝、淡水的客家外,這些曾在新莊、樹林、八里的客家先民在辛勤提供地方建設後,卻因為台灣開發歷史留下最遺憾的「閩粵械鬥」而大部二遷桃、竹、苗,因此目前在大台北地區的客家族群,除了40-50年代再由桃、竹、苗、屏東等地遷入的外,屬於原本就是客家的就是主要集中在淡水、三芝、石門一帶的客家。
  
這個區域的客家移民主要是來自福建西南的汀州府和少部分廣東福建交界的漳州府詔安、平和縣及潮州府饒平縣。在淡水、石門一帶有祖籍福建連城後遷廣東鎮平縣廣福鄉的鐵坑客屬的羅姓,鎮平廣福的十二世祖羅繼齋夫婦於清康熙、乾隆年間遷台墾石門,後裔分居淡水、石門,現傳至連城祖羅德達第二十一到二十三世裔孫外,其他則集中在三芝,目前客家先民未遷徙的並以三芝為最多。
  
三芝的客家人有永定江、胡、蘇、李、徐、游、鍾姓與武平練姓詔安謝姓及在興華村本家的饒平客。其中的代表人物中,永定李姓以前總統登輝先生最出名,他的祖籍是永定湖坑人,母親是三芝永定江姓;三芝永定江姓以「台灣交響樂之父」美譽的江文也(原名江文彬)最出名;至於本家饒平除現住興華村的宗親是在日據時代回遷的一房外,其餘大部遷到關西、中壢,中壢以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關西以前內政部政務次長、前桃園縣代縣長、現任桃勤董事長的許應深最出名。另外不在三芝的永定籍胡姓,最出名的是台北縣新莊永定縣貢生胡焯猷,胡焯猷祖籍永定下洋鎮中川村,於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來台淡水新莊開墾觀音山麓,舊宅(址在今台北縣泰山鄉明志路二段)

於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捐置為義學,名曰「明志」,並捐充學租。汀州永定胡姓在18世紀初期組成的「胡林隆」墾號,以及饒平劉和林、劉承讚父子,他們利用觀音山豐沛泉水,於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

在新莊平原上開鑿劉厝圳(萬安圳-後張必榮出資改造,乾隆三十七年改稱永安圳,並併入後村圳),開墾的地帶範圍,北起今三重市頭前里的頭重埔,東至大漢溪止,南至北桃交界的丹鳳、迴龍。劉厝圳(萬安圳)開鑿後,使得此地的生產力大增,位於最熱鬧的新莊街上的廣福宮便是此時期潮州人經濟及宗教信仰實力之明證。此外在桃園有現國民黨副主席、伯仲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伯雄先生也是永定下洋鎮思賢村人,對客家文化相當熱心,在客家界也是相當有名望。
  

三芝的客家人,大約是在清雍正到乾隆初期之間,就陸陸續續的進入三芝開墾,目前在三芝的客家人可以說是除了客家米食文化及「定光古佛」的信仰還保留外,在客家母語上,本家還有一位老年的「叔婆」還會自家的「饒平話」,其他詔安話、上杭話已經消失,至於三芝第一大姓江姓和其他永定客家的「永定話」,在民國五十年代還有人會說,當然現在幾乎已經沒有人會說永定客家話了。

永定客家話在台灣還會說的有在桃園龍潭余姓、楊梅李姓、中壢胡姓,吳伯雄先生我不曾聽他說自己的永定話,其他余、李兩姓族人,我都曾經有過一段時間接觸,不過他們之間都認為對方講的不是永定腔?我想他們之間的差異,應該是跟祖籍地不同及遷台後語言接觸有關係吧!至於永定江姓在台灣到底還有沒有會講永定話的,我的答案是「有的」,不過不在三芝而在台北市及基隆。雖然如此,本次活動我將提供二個版本的永定客家話給三芝永定人作為見面禮,二個版本的原因是因為三芝永定江姓最多,因此我特別量身打造其中一個完整的永定江姓高頭客家話,這些語音資料將來都可以互相參照,為永定客家話做出貢獻。
二、客家話遠距教學
本次活動台北縣政府選在三芝,可見主辦單位對台北縣的客家文化推廣是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也是真正抓對重點進行最重要的紮根工作,敝人榮幸獲邀擔任客家文化的介紹,除了三芝是本家外,對於發揚客家的語言和文化的推廣則是責無旁貸。過去我曾經在三芝興華國小教過客家話,興華國小的陳校長很重視鄉土文化,「櫻花饗宴」可以說是代表作,現在已經是三芝的重點產業,陳校長功不可沒,另外興華國小的江聰督導是三芝江姓客家人,他們對客家都很認同,只是我對這些客家話用這樣的教學法太費力又緩不濟急,所以給江督導一個承諾,會將她的「永定話」和本家「饒平話」一起發揚,「遠距教學」觀念由此開始,今天「永定話」可以說是重現天日,興華國小的教學經驗可以說是起因。

目前客家話在台灣人數最多的「四縣腔」和「海陸腔」,這些語言在17頻道「客家電視」和各地「客家廣播電台」都可以收視聽到,但真正消失而急待搶救的客家話和三芝相同情況的地方非常多,例如中南部彰化、嘉義、雲林等就是,而她們客家母語的情形和三芝相同,語言腔調上都是屬於台灣客家話中的「超弱勢」客家話,而事實上這些為數眾多客家人所講的的客家腔,目前政府單位的教育部及客委會和各級學校是無法進行服務的,因此這次活動我特別在原先的網站上再加入這些「超弱勢」客家話語音資料,歡迎大家多多利用。這是一個為客家語言文化所做的「遠距教學」網站,主要目的是提供客語教學和提供這些「超弱勢」客家話一個學習管道。這個網站的網址是http://host.cpes.tyc.edu.tw/~team76/ 本次資料在「客家語言」網頁的「光復版」中。如果您需要用搜尋的,她是放在敝人現在教學的「桃園縣中壢市中平國小」中,進入後請點選「班級網頁」進入,在此特別感謝吳校長、鄧主任、鄭老師、蔡老師等,在這方面提供相當的網站空間與完備的教學設備,您在班級網頁中最下方將可找到「許時烺老師」的網址,進入後點選「客家語言」即可。
  
這個網頁有客家話的「永定腔」、「饒平腔」、「詔安腔」、「上杭腔」、「大埔腔」、「平和腔」、「南靖腔」的統一素材,目前先完成光復版,並分別有各腔調的語音,併同原來的「四縣腔」和「海陸腔」語音資料,這些客家話就台灣的客家人而言,涵蓋面應該是達到99%了,這樣形式的發表在台灣及大陸都算是全世界第一次,因此她不僅僅是提供三芝和台灣各地客家人的母語教學協助,甚至全世界這些客家人都可以透過網路聽學自己的「母語」。另外要說明的是,客家文化多采多姿,語言也「豐富多元」,因此一些特殊性,例如三芝的江姓客家原鄉是「永定高頭鄉」,「高頭鄉」人口約萬餘人,牆上貼上「近親結婚遺禍後代」說明這是一個清一色江姓的鄉鎮,所以網頁上特別再增加一個「永定高頭腔」的語音服務給三芝人數最多的江姓,至於其他服務尚有不週之處,尚請各界先進多多見諒,也請多多宣傳並不吝指教。

三芝客家人的分布和歷史文化
(一)三芝沿革與客家入墾
明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原占領澎湖的荷蘭人被明朝軍隊所逐,轉而進據台灣南部占領台南安平後,西班牙人也在明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進入台灣占領北部基隆一帶,並在社寮島(和平島)建「聖薩爾瓦多城」(San Salvador),並設「三位一體」(Sanctissimo Trinidao)、「伯利安」(Parian)二砲壘。公元1628年西班牙人沿北海岸進入淡水,建「聖多明哥城」(San Domingo),並溯淡水河進入台北盆地。公元1632年西班牙人闢建淡水至雞籠「陸路」,經過三芝鄉之淡金公路的薃矢。公元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荷蘭人派兵北上,西班牙人受逼迫而退出台灣北部,接著荷蘭人在台灣島西部新竹新豐鄉等地建立通商口岸(今稱紅毛港)進行貿易。
  
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鄭成功率兵進入台南安平打敗荷蘭人,荷蘭人撤離台灣。荷人據台時期在北部較短,施政、經濟、貿易、傳教等重心均在台南一帶,與北台關係極疏。明鄭三代(成功、經、克塽)以台灣為根據地,冀圖恢復,鄭成功逐走荷蘭人後改台灣為「東都」,以赤崁為承天府,下設萬年、天興二縣,天興縣北抵雞籠,南起鹿耳門之新港溪,實則政教未逾半線(彰化),北台勢同歐脫。明永曆十六年(公元1662年)鄭成功逐走荷蘭人不久後病逝,子鄭經嗣位,改「東都」為「東寧」,改二縣為州。明永曆十九年(公元1665年)鄭經派林鳳、黃安率艦北襲撤離台灣又再據雞籠的荷蘭人,故萬里鄉有國聖埔(國姓埔)地名出現。明永曆三十五年(公元1681年)有左武衛何佑戍淡水,翌年(公元1682年)據傳有屯弁鄭長隨宣毅鎮葉明之軍隊北上,由八里坌登岸,溯淡水河開闢今北投地區。前述二史事為明鄭時代與三芝鄉空間距離最接近者,事實上明鄭對台北規宇,有名無實,俟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施琅攻台,克塽投降,台灣歸入清朝版圖。
清廷取台之初原有墟地逐民之議,經由施琅力爭始歸幅宇,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四月,設全島為一府三縣,南起新港溪,北至雞籠城皆隸諸羅縣,淡北地區派水師駐淡水,實則半年巡弋,無戍兵之實。漢人未涉大甲溪以北,原住民(凱達格蘭族)部落散佈各地。依郁永河在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所撰之「裨海紀遊」,淡北地區的部落有二十四社,其中位在三芝鄉者為「小雞籠社」,此亦為三芝鄉轄區名稱首次出現在文獻上。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朱一貴事件」之後清廷依藍鼎元建議,分諸羅縣北部為彰化縣和淡水廳,淡水廳轄區由大甲溪至雞籠,尚涵括蛤仔難(宜蘭)一帶。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至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今台北縣由十八庄增至五十餘庄,唯三芝鄉可能草萊初闢,漢人仍少,尚未成庄。

清乾隆以降,閩粵移民渡台日眾,北部移民漸增,行政、軍務未能配合漸增移民摩擦,乾隆五十一年底(公元1786年)有「林爽文反清事件」,清嘉慶十一年(公元1806年)有海寇蔡牽騷擾淡水、蛤仔難,翌年(公元1807年)又有朱濆掠雞籠、蛤仔難。清廷採賽沖阿、梁上國之議,在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另設噶瑪蘭廳。道光年間三芝鄉稱「小雞籠社」屬芝蘭堡。
淡江大學田野調查研究室攝影
淡江大學田野調查研究室攝影
淡江大學田野調查研究室攝影
淡江大學田野調查研究室攝影
淡江大學田野調查研究室攝影
淡江大學田野調查研究室攝影
淡江大學田野調查研究室攝影
淡江大學田野調查研究室攝影
淡江大學田野調查研究室攝影
淡江大學田野調查研究室攝影
淡江大學田野調查研究室攝影
淡江大學田野調查研究室攝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60句精選關於『知識』的經典語錄

在涅貴不缁:處在污濁的環境中,貴在不被污染

《典 論•論文》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文學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