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蟬效應(英語:Chilling Effect)法律用語,是指當下對言論自由的「阻嚇作用」——即使是法律沒有明確禁止的。然而,在一般情況下,寒蟬效應現在經常以法律或不明確行動施加不必要的負擔,來禁止合法的講話。該詞詞源自美國法律,早於1950年使用

寒蟬效應 (法律)

寒蟬效應英語Chilling Effect法律用語,是指當下對言論自由的「阻嚇作用」——即使是法律沒有明確禁止的。然而,在一般情況下,寒蟬效應現在經常以法律或不明確行動施加不必要的負擔,來禁止合法的講話。該詞詞源自美國法律,早於1950年使用。然而,進一步明確使用,是在美國最高法院法官小威廉·布倫南,用在司法判決中,作為一個法律術語。
在中文裡,將"Chilling Effect"翻成寒蟬效應,是源自成語「噤若寒蟬」。《後漢書杜密傳》云:「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古人認為「蟬嘶於夏秋,不久即死。」古人不察,以為蟬到寒天,不能發聲。乃以噤若寒蟬形容不敢作聲。
在討論言論自由時,人民害怕因為言論遭到法律的刑罰,或是必須面對高額的賠償,不敢發表言論,將導致公共事務乏人關心,被視為過度限制言論或過度維護自身利益的不良後果。
寒蝉效应
寒蝉效应(chilling effect)源自于美国。虽然早在1950年美国已经在使用。然而,进一步明确使用,是在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小威廉·布伦南(William J. Brennan),用在司法判决中,作为一个法律术语。寒蝉效应是指对言论自由的阻吓作用 —— 即使是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在一般情况下,寒蝉效应经常以法律或不明确行动施加不必要的负担,来禁止合法的讲话。
编辑摘要
名称:寒蝉效应英文名称:chilling effect
主要内容:寒蝉效应指的是新闻传播媒体受到政府或是上层阶级运用建制内形式(如:法律.)或是建制外的形式(如:执照换发与否),进行对于新闻传播媒体的控制,造成新闻传播媒体无法有效担任“第四权”的工作,也就是进行监督政府施政、以及守望社会善尽社会责任的功能。

目录

寒蝉效应 - 解释 

寒蝉效应寒蝉效应图册
之所以使用“寒蝉”二字,是因为chilling的意思是寒冷发抖,而噤若寒蝉的“寒蝉”二字较接近原意的概念,因此翻译成为中文时便使用“寒蝉效应”。不过现在由于广泛使用,现在只要是被上层权力阶级控制,造成下层阶级无法有效发表意见的情况,很多人都会用寒蝉效应一词。

寒蝉效应 - 用法 

寒蝉效应,是一个法律用语,特别在讨论言论自由或集会自由时,指人民害怕因为言论遭到国家的刑罚,或是必须面对高额的赔偿,不敢发表言论,如同蝉在寒冷天气中噤声一般。寒蝉效应的发生,将导致公共事务乏人关心,被视为过度限制言论或集会自由的不良后果。
寒蝉效应(Chilling Effect)又是一个新闻学领域的名词。特别在讨论言爱自由或集会自由时,指人民害怕因为言论遭到国家的刑罚,或是必须面对高额的赔偿,不敢发表言论,如同蝉在寒冷天气中噤声一般。寒蝉效应的发生,将导致公共事务乏人关心,被视为过度压制言论或集会自由的不好后果,此况在国家戒严时期特别显现。[1]

寒蝉效应 - 社会事件 

2011年8月16日,铁道部表示,王勇平不再担任铁道部新闻发言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职务。相关负责人称,“这不是免职或被停职,而是正常的职务变动,王勇平的级别待遇没变,调到哪个部门还没定。”
王勇平会有今天的变动,让人看到了新闻发言人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不是在公众和媒体面前“白话白话”就能了事的。 
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才刚刚起步,站在公众和媒体面前的新闻发言人,绝大多数都是从其他部门和行当转业而来的“新人”。“经风雨、见世面”的机会少之又少,面对媒体记者具有针对性的提问,不够老练和成熟,答案不准确和不到位的情况在所难免。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新闻发言人更加会谨小慎微,根本不肯也不愿做“出头的椽子”。久而久之,新闻发言人制度就会形同虚设,其联系群众和媒体的桥梁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2012年10月22日,意大利专家因在2009年意大利4月6日大地震前,他们研究了频繁出现的地震活动情况后,仍称未来不会发生地震。但事实上再次发生了6.3级地震,造成309人死亡和巨额财产损失,被认定“过失杀人”罪名成立,并判处其6年监禁,引发科学界“寒蝉效应”。[2]

寒蝉效应 - 生活实例 

一、寒蝉效应衍生的道德困境

在南京,一位骑车老人深夜摔伤,为防过往汽车碾轧,十多位市民自发围成一圈对其进行保护,更有人取来手电筒,示意过往车辆避让。但直到20分钟后救护车赶到,始终都无人敢靠近老人对其施以援手。调查显示,仅7%的人会扶起摔倒老人,其余的人称担心惹麻烦。 
面对摔倒而无助的老人,敢于施以援手将其扶起者竟不足一成!这不禁令人想起同样发生在南京的“彭宇案”,给人们内心带来了某种“寒蝉效应”的冲击波,更对当下之社会风气起到了一种消极引导。受“彭宇案”糊涂判决之“寒蝉效应”的影响,致使市民间的互信链条发生更为严重的断裂,以致人们一旦遇到类似情景,便变得临危而“惧”、见义“怯”为了。

二、举报频遭报复,须防“寒蝉效应”

海南省万宁市工商局商广股原副股长陈少青近年署名举报“顶头上司”叶东雄的腐败劣迹,由此引发海南省工商系统的“反腐风暴”——省工商局原局长马招德、原副局长郑先育等纷纷落马,还揭露出全省8个市县工商局长腐败串案。但是被誉为反腐勇士的陈少青却频遭打击报复。万般无奈,最近陈少青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辞去公务员职务,打算举家回乡务农或远走他乡打工谋生。  
一桩桩举报者遭打击报复的血泪控诉,触目惊心,耐人寻味,让人心寒,人们甚至连说硬话的底气也感不足。这是为什么?正义死了吗?邪真的胜正吗?当然不是。但邪恶的力量却为何能肆无忌惮地打击报复正义的行为?举报腐败而遭致打击报复者不胜枚举,郭光允举报程维高,招来8年牢狱之灾;陈少青举报顶头上司,遭致工商系统内部排斥、抵制、报复,生命受到威胁,家人惨遭暴打,终连立锥之地也几近失去。这次第真令人欲哭无泪、欲说还休。

三、骂学生“迟到大王”教师遭拘役40天

南投凤鸣中学,教师张永福训诫迟到学生,未料被判拘役40天。张永福遭学生家长提告,南投地方法院简易法庭昨依公然侮辱罪判张老师拘役40天,可易科罚金新台币4万元。”南投县教师协会理事长王汝杰说:“听到此判决很震撼,恐引发寒蝉效应,让老师不敢管学生,实非孩子之福。

四、寒蝉效应-警惕“诽谤公务员”

近年来,随着公民对公务员的监督力度的不断加深,作为被监督对象的公务员也不断地运用一个“新武器”来保护自己,那就是主张公民对自己成立诽谤罪。从早期的张西德状告《中国农民调查》作者诽谤案,到后来的重庆彭水诗案,再到最近的辽宁西丰县进京抓捕记者案,案情几乎是如出一辙。但是,如果公务员动辄控告公民诽谤将会严重影响公民的监督权的发挥,导致一种寒蝉效应(chilling effect)。由此可见,如何认定诽谤公务员的成立就是此类案件的核心问题。

寒蟬效應 (組織)[編輯]

寒蟬效應Chilling Effects)是一個協作編輯的檔案庫,由幾個法律諮詢事務所和電子前哨基金會創立,旨在保護合法的網路活動免受法律威脅。人們在收到「停止並終止」權利通知書後,可以提交給它的「寒蟬」數據交換網站Chilling Effects Clearinghouse),並獲得有關其法律權利和責任的信息。這個網站最初是由哈佛大學伯克曼網際網路與社會中心的研究員溫迪·塞爾策(Wendy Seltzer)設立的。

開端[編輯]

2001年一些網際網路活動家披露了這些檔案,他們對當時日漸增加的發送「停止並終止」律師函的現象感到擔憂,雖然沒有研究證實,但這種不受管制的私人行為對言論的自由可能會產生潛在的巨大影響,引發「寒蟬效應」。
2002年起,檔案的數量開始顯著增加,因為 Google 開始提交它收到的通知。Google 最初這麼做是為回應一起公眾事件。2002年4月,山達基教會說服 Google 屏蔽了一個反對山達基教的網站 Operation Clambake。這個舉動激起了公眾的強烈反應,用戶和各種組織紛紛向 Google 發出抗議,最後Clambake的網站連結被恢復了。Google 此後便開始向chillingeffects.org貢獻它收到的通知書,將來自像山達基教會的投訴這樣的檔案存檔,並提供訪問檔案的連結。[1][2]
自2002年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使用這一檔案庫,來研究人們如何使用「停止並終止」律師函,主要包括數字千禧年著作權法案(DMCA)第512條的撤下公告,非DMCA版權及商標索賠[3][4]

成員[編輯]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60句精選關於『知識』的經典語錄

在涅貴不缁:處在污濁的環境中,貴在不被污染

《典 論•論文》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文學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