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4的文章

彌陀區地名由來

圖片
彌陀區 彌陀區 Mituo District 彌陀區位於高雄市內西方 行政區管轄 高雄市 行政區類別 區 舊稱 彌羅港 總面積 14.7772 平方公里 ( 高雄市 的第31位 ) 戶數 6,692戶 人口 19,909人( 2014年5月 ) ( 高雄市 的第29位 ) 區長 張文山 區公所位址 中華路4號 區劃 12 里 227 鄰 機關網站 彌陀區公所 郵遞區號 827 毗鄰 永安區 、 岡山區 、 梓官區 彌陀區位置圖 彌陀區 位於 台灣 高雄市 西部沿海,在高雄平原邊緣,以阿公店溪為界北鄰 永安區 ,東以岡山 空軍 機場接 岡山區 ,西濱 台灣海峽 ,南接 梓官區 。地形平廣,除東南部 漯底山 為 泥火山 地形,其餘皆為平原。 地名由來 清 康熙 24年(1685年)《台灣府志》地名為「彌羅港」、「微羅港」或「眉螺港」,可能出自馬卡道語的viro一詞,意為「竹子」,港則內海潟湖。 聚落歷史 彌陀港 明 永曆 十五年, 福建 漳州 府 南靖縣 人 吳壽 來台開墾彌陀港,後吳壽弟弟(一說親戚)隨高 開台祖 高和 祖籍 福建 泉州 府 晉江縣 、易、李、林、陳、蔡等族人渡台共同開墾彌陀港中部地區,形成 農業 集村,同姓多共居,大吳居住在彌靖里主要幹道兩旁;小吳居住在彌仁里南部;易、高兩姓居住在彌靖里彌陀國小以南;陳姓在彌仁里北部;蔡姓在彌壽里西北;李姓在彌壽里中部;林姓在彌壽里南部。 漯底 孫姓的開台祖 孫候連 、 孫候瑞 兩兄弟至 福建 泉州 府 南安縣 來台,開墾漯底山下地區,所謂上漯底庄;同時又有蔡姓族人移居到漯底山下西南邊,建下漯底庄。 鹽埕 本庄張姓家族原於 福建 泉州 府 同安縣 ,後往台南府城(東門街附近)居住,清 乾隆 年間,設有瀨西 鹽場 ,需要大量 曬鹽 工,遂移居鹽埕,期間有謝、李姓從 瀨南 鹽場遷居,分成頂鹽埕、下鹽埕兩庄,且在 明治 三十年間一度成為彌陀庄行政中心。 海尾 開莊家族為宋氏,其開台祖宋賀光於清 康熙 末年來台,初居 竿蓁林 ,後宋賀光子宋淵遷居彌陀

神岡區筱雲山莊興建於同治五年

圖片
筱雲山莊 筱雲山莊 中華民國(臺灣) 文化資產 等級 直轄市定古蹟 類別 宅第 建成年代 1866年 [1] 位置 臺中市 神岡區 三角里大豐路116號 開放時間 整修中,暫不開放 筱雲山莊 位於 台灣 台中市 神岡區 三角里大豐路116號,興建於 同治 五年(1866年),為 神岡三角仔呂家 在三角仔庄的所建立的第二座宅第,因此又稱呂家新厝或第二公厝。目前與相隔不到1000公尺的 呂家頂瓦厝 (第一公厝)同列為 市定古蹟 。 為目前台灣少數保存狀態良好的清代私人宅第,建築學者李乾朗將其列為清代台灣十大傳統民居, 中華郵政 並在民國99年將筱雲山莊與 林安泰古厝 、 蘆洲李宅 與 霧峰林家宅園 列為台灣古厝 郵票 第二輯的內容。 歷史 筱雲山莊主人呂氏,原籍 福建 漳州 詔安縣 ,詔安位於 閩南 與 粵東 交界地帶,自 唐代 以後,人文薈萃。 清 初 乾隆 三十六年(1771年),呂氏的北田房派下第十二世呂祥省搬眷渡台,定居於當時 彰化縣 揀東上堡 瓦窯仔庄(即今 台中市 潭子區 )定居。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驚動全台的 林爽文事件 之後,十三世移居三角仔庄(今 神岡區 三角里)建屋定居。 同治 五年(1866年), 呂炳南 為奉養張太夫人,斥資建造別業一座(即筱雲山莊)。落成時,呂炳南聲望達於頂峰。炳南有三子汝玉、汝修與汝誠,俱中 秀才 , 舉人 吳子光 稱許為「海東三鳳」。同治八年(1869年)呂炳南創建「文英書院」,其後汝玉及汝修皆承繼支助。 光緒 十四年(1888年)呂汝修又於中舉,獲有「文魁」匾額。這三位秀才兄弟,有《海東三鳳詩集》、《餐霞子遺稿》。 筱雲山莊建成後,其時 廣東 嘉應州 鴻儒 吳子光客寓呂家,呂家聘為西席。吳子光在岸裡文英書院講學,著有《一肚皮集》十八卷。又參與《 淡水廳志 》編撰。光緒四年(1878年)筱雲山莊藏書室落成時,吳子光題對聯曰「筱環老屋三分水,雲護名山萬卷書」,加以筱雲軒庋藏書籍豐富,包括經、史、子、集等多達二萬一千多卷。 呂家興建的文英書院(文英社)及筱雲軒遂有促成台灣中部文風益加鼎盛之美譽,並以孕育出一位 進士 : 苗栗 丘逢甲 ,四位舉

樸拙優雅的神岡「頂瓦厝」

圖片
◎鄉土光影 欣賞詔安原汁原味的客家夥房 樸拙優雅的神岡「頂瓦厝」 文‧圖/健 雲 神岡「頂瓦厝」四合院的外觀,清秀樸拙,古色古香 臺中縣神岡呂家家族的祖籍是漳州詔安(舊稱「丹詔」)二都秀篆北田田雞石,乾隆三十六年(西元 1771年)呂氏族人北田房派下之十二世先祖呂祥省攜眷渡海來臺,至乾隆五十五年(西元1790)定居於神岡三角庄,呂家「頂瓦厝」是呂氏渡台在神岡鄉三 角仔庄所建的第二座宅第(第一座為今神岡瞻雲宮旁之「第一公厝」)。 根據神岡呂家家族史料,「頂瓦厝」是來台第二代呂光明、呂光宗兩兄弟,大約在道光十八年之後興建,並於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落成,迄今約一 百八十年歷史,「頂瓦厝」在風水地理上,有「鼎底窟」之說,故而其屋頂瓦採用黑瓦,是目前臺灣少數第一代客家移民根據漳州詔安原鄉家宅型態建造的中型傳統 民居建築。臺灣地區的傳統民居,以建造時代論,只有彰化秀水鄉馬興陳益源大厝(清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台北林安泰古厝(清乾隆四十八年,一七八三) 等少數現存之老建築,堪與頂瓦厝相比擬。 臺灣少數第一代客家傳統民居建築 根據呂家祖先牌位等資料可知,其先祖呂光明曾任「鄉飲大賓」、呂世芳授「例授儒林郎」、呂達芳授「例授六品職銜」、呂含芳亦授「例授儒林郎」 等,以呂氏先祖所得前述功名之職銜研判,並未實際做官,只是屬於捐輸而來的功名。在早期民間相約成俗的習慣,凡有朝廷授予功名者,其家宅屋頂即可見燕尾翹 脊之裝飾結構,呂家頂瓦厝的門屋及公廳皆有燕尾翹脊,均由此而來。 同治五年(西元 1866年),中部有名的客家傳統民居筱雲山莊落成後,原居頂瓦厝的呂氏家族人口陸續從頂瓦厝遷出,搬進筱雲山莊。頂瓦厝在日治時期也曾修建後落屋頂改為 水泥瓦,但後期因長年無人居住,使其增建、改建或翻修的情形停滯,因此,頂瓦厝是一座保留了相當程度原鄉漳州詔安建築原汁原味的客家夥房,故學術界曾經盛 讚其建築文化資產的價值不同於一般閩南化的客家夥房,這也是頂瓦厝最值得觀摩欣賞的特質。 民國八十八年的 921大地震之後,呂家頂瓦厝的建築牆體有多處裂損,甚至部分倒塌,尤其傳統建材的屋頂紅薄瓦受到嚴重的毀損,整座建築結構亟待修復。後由臺中縣文化局做 了緊急處置,先搭設棚架並以帆布暫時覆蓋保護

呂泉生

圖片
呂泉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 代: 1916年至今 出生地: 台中縣神岡鄉人 簡 介: 1.向陳信貞女士學琴,畢業於日本東洋音樂學校,課餘隨本名作曲家 成日為二 習    作 曲! 由於他在一場意外中傷了手指 , 不能再主修鋼琴, 因此改修聲樂,副修    理論作曲。 2.當時的合唱課程對他影響深遠,使他日後獻身了歌曲創作和合唱教 育,因此後    來有「台灣合唱之父」的美稱! 3.1945年創辦「台灣省廣播電台合唱團」,也就是現在的中廣合唱團。 4.1957年創辦「榮星兒童合唱團」。 5.1969年任實踐家專音樂

呂泉生的音樂人生

圖片
呂泉生 1916.7.1 ~ 2008.3.17   呂泉生的音樂人生 一、筱雲後人 以歌謠創作聞名的音樂家呂泉生,西元一九一六年出生於今天的台中縣神岡鄉。他們家族於清朝乾隆年間由福建詔安移民來台,經過數世累積,成為中台灣鉅富,並 開創詩書傳家的傳統。神岡呂家聞名於世的遺產,首推一八六六年完工的「筱雲山莊」,修築山莊的人名叫呂炳南,與呂泉生的曾祖父呂炳謀是親兄弟。山莊落成之 後,雕樑畫棟的建築,曾被粵東大儒吳子光譽為「壯麗甲於海東」,極具林園之勝,如今已成為台灣珍貴的古建築代表筱雲山莊除了建築物本身具有歷史意義外,山 莊內有一藏書閣,名為「筱雲軒」,庋藏呂家歷代蒐集之經史子集各部書冊,總數達一萬兩千多卷,是清代公認的藏書名家,筱雲軒孕育過無數學子,包括苗栗進士 丘逢甲、鹿港舉人施士浩、霧峰舉人林文欽、清水舉人蔡時超,嘉應州舉人吳子光等,都曾來筱雲山莊,在此博覽群籍。呂炳南的三個兒子:呂汝玉、呂汝修、呂汝 成,亦分別考取秀才,一門三傑,被時人譽稱為「海東三鳳」,「三鳳」之中的呂汝修又於一八八八年高中舉人,奠定呂家在台灣士林的聲望。 在筱雲山莊落成之後,呂氏一門依然人才輩出,與櫟社唱和密切的呂厚菴、呂琯星,皆以詩名稱道;精於繪畫的呂孟津以畫馬聞名;其他族中青年留學東洋者多人, 不乏學術、藝文界之翹楚,如興南新聞社要人呂靈石、台大教授呂璞石等,而學習音樂的呂泉生則以歌謠創作享譽樂壇。 二、求學經歷(一九二三~一九三九) 呂泉生一九二三年入台中岸裡公學校就讀,一九二九年公學校畢業,並考入宿負盛名的台中一中,在中學時期,開始他認識音樂、摸索音樂、學習音樂的旅程。 一九三二年春天,呂泉生參加台中一中舉辦的修業旅行,到日本內地旅遊,在東京日比谷公會堂,他觀賞了生平第一場的音樂會,被台上弦管和嗚的樂音深深吸引, 矢志要成為一名音樂家。他的父親原本希望他未來習醫,但呂泉生學習音樂的心意極為果決,父親在莫可奈何的情況下,默許他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