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岡區早期為粵籍人士所開發,因此舊稱「新廣莊」,似有「新闢的廣大平原」之意
神岡區早期為粵籍人士所開發,因此舊稱「新廣莊」,似有「新闢的廣大平原」之意,而「神岡」與「新廣」的粵語發音頗為相似,可能後來由於閩人入墾,加上日
久口誤,而沿用「神岡」之名。清道光二十二年,神岡置莊,泉州人來此構居,於是遂成泉州人聚落。臺灣割讓日本後,日本把此地分為「神岡」、「社口」、「三
角仔」等三個區域。民國九年三區統一改為「神岡庄」,隸屬臺中州豐原郡神岡庄。臺灣光復後始設「神岡鄉」,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改為神岡區。
一、歷史沿革
神岡鄉早期為粵籍人士所開發,因此舊稱「新廣莊」,似有「新闢的廣大平原」之意,而「神岡」與「新廣」的粵語發音頗為相似,可能後來由於閩人入墾,加上日久口誤,而沿用「神岡」之名。
明 鄭之季,本鄉隸屬天興州,清康熙二十三年(西元一六八四年),施琅入台後,設一府三縣,本鄉改隸諸羅縣。清雍正元年(西元一七二三年),乃析諸羅中間百餘 里之地,南截虎尾,北抵大甲溪,設彰化縣治,本鄉歸彰化管轄,為貓霧東梀東堡岸裡社番屬,土名「阿河巴莊」荒地。雍正末年,有粵籍人士張達京、張承祖等入 台,至此招佃墾荒,始為大力開墾,當時形成的村落有望樓(寮)、社口(萬興莊)、北庄、浮圳(紅圳頭)諸庄。
清道光二十二年,神岡置莊, 泉州人來此構居,於是遂成泉州人聚落。清光緒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年)台灣建省,台中地區置台灣縣、改隸台灣縣。台灣割讓日本後,日本把此地分為「神 岡」、「社口」、「三角仔」等三個區域。民國九年三區統一改為「神岡庄」,隸屬台中州豐原郡神岡庄。臺灣光復後始設「神岡鄉」。
神岡鄉有「早期中部開發中心」之稱,先人入豐原、東勢、后里等地開墾,都需經由本地;因此古蹟很多,這些文化資產已成為本鄉擁有發展觀光事業潛力。
自民國六十七年中山高速公路通車以來,在本鄉岸裡村設置豐原交流,使得本鄉成為台中縣交通樞紐,而高速公路豐原交流道自然成為本鄉重要地標。
明 鄭之季,本鄉隸屬天興州,清康熙二十三年(西元一六八四年),施琅入台後,設一府三縣,本鄉改隸諸羅縣。清雍正元年(西元一七二三年),乃析諸羅中間百餘 里之地,南截虎尾,北抵大甲溪,設彰化縣治,本鄉歸彰化管轄,為貓霧東梀東堡岸裡社番屬,土名「阿河巴莊」荒地。雍正末年,有粵籍人士張達京、張承祖等入 台,至此招佃墾荒,始為大力開墾,當時形成的村落有望樓(寮)、社口(萬興莊)、北庄、浮圳(紅圳頭)諸庄。
清道光二十二年,神岡置莊, 泉州人來此構居,於是遂成泉州人聚落。清光緒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年)台灣建省,台中地區置台灣縣、改隸台灣縣。台灣割讓日本後,日本把此地分為「神 岡」、「社口」、「三角仔」等三個區域。民國九年三區統一改為「神岡庄」,隸屬台中州豐原郡神岡庄。臺灣光復後始設「神岡鄉」。
神岡鄉有「早期中部開發中心」之稱,先人入豐原、東勢、后里等地開墾,都需經由本地;因此古蹟很多,這些文化資產已成為本鄉擁有發展觀光事業潛力。
自民國六十七年中山高速公路通車以來,在本鄉岸裡村設置豐原交流,使得本鄉成為台中縣交通樞紐,而高速公路豐原交流道自然成為本鄉重要地標。
一神岡舊名新廣莊
神岡鄉,遠從老一背沿襲下來就叫做:「新廣莊」。然而,連本地老一輩的人都不太明白取這地名的原因。不過,從早期地方歷史資料上顯示,「新廣莊」他的名稱由來,大概有以下三種說法:
(一)廣東人的新村莊:
清朝時,大批廣東移民至神岡一帶荒野開墾,當時在新開闢的土地上所建的村莊,為了要和原來的平埔族部落有所區分,便稱之為「新廣莊」,乃新建的廣東人村莊的意思。日據後期,改為「神岡庄」,到民國九年才正式定名為「神岡」。
(二)神講好的地方:
清末時,本地地方不寧,漳州和泉州移民為了爭奪可開墾的土地,械鬥頻生。相傳位在神岡路八仙寺的李仙祖非常靈驗,指示泉州人來此聚居,在其庇祐下性命財產皆得以保全。因此,「神」所「講」,由「神講」的諧音而稱為「神岡」。
(三)沿用大陸舊名:
在清乾隆年間,有大批的廣東人到此地來拓荒開墾,其中張、吳二姓的移民就將他們原有的祖籍「嘉應州神岡社」的地名帶來此地,以後再演變成「神岡」之稱。此種情形,猶如現在台灣地區到處都有大陸地名的街名或路名一樣。
神岡區
歷史神岡區早期為客家人所開發,因此舊稱「新廣庄」,有「新開墾的廣大平原」之意,而「神岡」與「新廣」的客家語發音(Shin-gong)極為相似,有證據顯示可能為語誤造成延用。本區最早原為掌控中部地區的平埔族群巴則海族大社岸裡社所在,康熙38年(1699年)因助官府平吞霄社亂崛起,並在康熙末年請墾包括本區在內的廣大土地,是整個台中地區開拓之始。後粵人張達京入台,定居於岸裡社,協助岸裡社開墾並鑿水圳灌溉,當時形成的村落有望樓(望寮)、社口(萬興莊)、北庄、浮圳(紅圳頭)等。清朝道光22年(1842年),泉州人來此構居,於是逐漸形成泉州人聚落。清朝光緒13年(1887年)台灣建省,台中地區置台灣縣、後改隸台灣府。 台灣割讓予日本後的1901年,神岡分屬台中廳葫蘆墩支廳社口區(下轄大社庄、社口庄、下溪洲庄、三角仔庄、社皮庄、車路墘庄)、神崗區(下轄神崗庄、北庄、圳堵庄、新莊仔庄、山皮庄)。1920年台灣總督府再將全台改為五州三廳,葫蘆墩支廳的葫蘆墩街改為豐原街、廢除社口區,社皮、車路墘併入豐原街;社口、大社、三角仔、下溪州併入神崗區改為神岡庄(Kami-oka),隸屬於台中州豐原郡。 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日本台灣總督府轄區後,改為臺中縣神岡鄉。2010年12月25日隨著臺中縣市合併為直轄市而改制為神岡區。 地理神岡區東西寬9.01公里,南北長7.61公里,面積總計35.0452平方公里。大部分為大甲溪沖積而成,為第四紀沖積層,大部份為礫層和礫黏土層合成。大甲溪西南側坡度陡峭,河床面積廣大,為砂磧與沖積岩所組成。行政區公所神岡區為神岡區公所管轄,神岡區公所隸屬於臺中市政府,官派區長一人綜理區務,區長下設主任秘書一人,另置秘書及專員各一人。下設民政課、社會課、農業及建設課、公用課、人文課、秘書室、人事室、會計室、政風室九個課室。歷任首長
行政區劃經濟發展本區工業以製造業為主,主要從事電子、鐵工廠、木器加工、塑膠等項目,大部分集中在岸裡、 豐洲、社南、新莊等里。商業活動以中山路為主要據點,以金融保險、不動產服務及消費性店家較為顯著。近年設有豐洲科技工業園區,朝向精密機械工業發展。教育
交通公路大眾運輸
旅遊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