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面的傳說由來挽面源自中國隋朝

挽面的傳說由來
  關於挽面的傳說,相傳隋煬帝微服出巡,暗地命令隨行的侍衛攔截民間迎親的轎子,將轎內漂亮的新娘強行擄走,嚇得百姓們娶親時不敢敲鑼打鼓,只能低調行事。恰巧有個聰明人要娶妻,女方堅持要風風光光的辦喜事。聰明人苦思對策後,交代媒婆將新娘臉上的汗毛除盡,眉毛修細,在略施脂粉,接著又讓新娘坐上朱紅描金的藝閣上,並安排迎親對舞沿途敲打吹奏。熱鬧的陣仗果然引其侍衛盤問,聰明的新郎回答說是迎神廟會,而侍衛看到藝閣內新娘的臉若盈光,連根汗毛都看不到,認為是天仙降凡而不敢冒犯,便順利放行。後來大家跟著學樣,日子久了,也就成為出嫁前挽臉的習俗。
挽面的發展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有人說「現代美容靠儀器,早年美容靠技巧」。做臉、護膚雖然是時下流行的美容術,但老阿嬤那個時代可沒有什麼醫學美容器材、果酸、乳液、面霜、面膜等化粧品!水水的肌膚僅靠「挽面」來保養的!「挽面」是一種經濟實惠的美容術,古早時婦女不用磨沙膏去除粉刺,也不用面膜清潔臉部,而是用「挽面」來清潔皮膚角質層與拔除臉上細毛。挽臉後會使皮膚變得細嫩明亮、減少皺紋的產生,加上香粉乾燥、涼爽,不含有任何化學物質,使臉變得容光煥發,所以能受到婦女的青睞,直到現在還能在美容術上佔有一席之地。

  據說還沒有出閣的小女孩不準挽面,出嫁後的婦人才能挽面。古時新娘出閣前夕,都要行挽面的修容洗禮,才可「有人緣、得人疼」,更能帶來《吉祥》。「挽面」這是種古老禮儀,須由尊長焚香祭告神明,再由新娘上香之後,在廳堂中由老婦人動手執行挽面或稱為「開面」,(紅包是一定要的啦!)。由於美容科技進步,「挽面」漸漸沒落,古老禮儀也不再流行,有點年紀的民眾也許還有印象,四十歲以下的民眾幼時已不多見。

   台灣民間早期的美容術,除了美白以外,也盛行「挽面」,多半在過年前或女性婚前或者是農閒時節,早期農民曆還出現「挽面」,現代農民曆只能用「剃頭」代替挽面,「挽面」一般都是由老練的長輩婦女以手工為之。這個風俗一直到台灣專業美髮美容院比較普遍後才逐漸式微,現代美眉想要挽面已不再受傳統禮儀的約束,現代帥哥想要挽面也習以為常,不再被視為異類份子,愛美已不分男女性別。民眾對美容有更多元化的選擇,不可諱言「挽面」已成為一種沒落的民俗技藝。 
挽面的說法
  「挽面」在台灣北部有些人叫它「挽臉」,這可不是只有台灣才有的特別產物,大陸各省都有,中國大陸北方則叫做「絞面」或「絞臉」,此外還有「拉面」、「開臉」及「扯臉」,東北亞的韓國、日本據說以前也盛行過,東南亞的越南、柬埔寨現在還很流行,泰國、印尼、緬甸、菲律賓則較罕見。
挽面的習俗
   早期沒有所謂做臉,就是靠挽面來讓自己的皮膚光滑細緻,特別是古早人認為挽臉能除晦氣帶來吉祥;不過根據古體,為出嫁的女孩是不能隨便挽面的,必須在出嫁前,由父母長輩在廳堂向祖先焚香祝壽一番,再由長輩未新娘挽面,以示莊重,因此也叫做「開面」,是古時結婚前禮中一個重要的步驟,目的是希望能將改頭換面,將好福氣透過挽面儀式傳遞出去,當個福氣滿滿的新娘子,象徵著另一個人生階段的開始,除了結婚時挽面,為求慎重,祭祖、喝喜酒時,婦女也會習慣挽面。

蝶式挽面流行於日本韓國台灣東南亞國家,是一種新的挽面方式。'因開合的手勢與蝴蝶飛舞時一開一合的樣子很像,故稱此新式手法為蝶式挽面。
追溯挽面歷史,可由資料查到挽面源自中國隋朝。然而在美容科技發達的現代挽面依舊存在。不只是東方人,就連西方國家也有挽面。蝶式挽面與新式挽面之不同在於開合的手勢與力道。蝶式挽面改良了舊有的挽面,不用嘴巴咬,而是靠兩隻手開合來達到除毛的效果。蝶式挽面由台灣蕭麗華(維希)老師所創立,是一種利用力學原理及彈力達到除毛的效果,有別於其它手法的剪力與拉力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60句精選關於『知識』的經典語錄

在涅貴不缁:處在污濁的環境中,貴在不被污染

《典 論•論文》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文學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