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等多首閩南語歌謠的「台灣合唱之父」呂泉生,三月十七日因心臟衰竭在美國辭世,享壽九十三歲。他的忘年之交、台灣文史工作者莊永明感嘆:「又一位經典凋零。」
呂泉生生於一九一六年,曾在日本受聲樂教育,一九四三年返台後從事音樂教育五十多年,期間創辦榮星合唱團,也致力於創作、改編閩南語歌謠,中文合唱曲亦達二百六十首,與江文也、陳泗治等齊名,為著名的台灣第二代音樂家。
「呂老師是全方位的音樂家。」當年榮星團員、台師大學音樂系教授賴美鈴指出,早期物資不豐,呂泉生一人兼任團長、指揮、創作及改編作品,教學十分嚴謹,「學生看到他都怕」。
但正因他嚴格的合唱教育,榮星才得以開枝散葉,全球多地都可見榮星子弟成立的合唱團。
賴美鈴回憶,當年榮星有「東方的維也納合唱團」之譽,常有國外音樂團體來參訪,也是國內第一個受邀赴國外演唱的合唱團。在呂泉生教導下,許多團員後來都成為助教,她也因此走上音樂教育之路。
莊永明指出,呂泉生是「唱自己的歌」的先驅,早在日據時期,呂泉生即不畏皇民化壓力,改編「一隻鳥仔哮啾啾」、「丟丟銅」等台灣民謠,納入由張文環小說改編的音樂劇「閹雞」,引發民眾極大回響,該劇卻也因反日治意涵遭禁演。
呂泉生更致力將閩南語歌謠藝術化。他的「搖嬰仔歌」、「杯底不可飼金魚」,至今從聲樂家到大眾歌手都愛唱,「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更是獨唱版、合唱版都傳唱海內外。
很少人知道,「哥哥爸爸真偉大」等兒歌,也是經呂泉生挑選才得面世。二戰後,呂泉生有鑑於台灣兒童歌曲匱乏,應教育委員會之邀擔任「新選歌謠」月刊徵選委員,一做九十九期,催生不少台灣歌謠。
呂泉生直到晚年,仍創作不輟。莊永明說,呂泉生的最大心願,便是完成輕歌劇「斑鳩回巢」。奈何這齣由呂泉生親筆、宣揚族群融合的劇本,數年前不慎遺失,呂泉生自忖年事已高,也只好放下願望。
資料來源: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