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岡區筱雲山莊興建於同治五年

筱雲山莊

筱雲山莊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Xiaoyun Lyu's Mansion.JPG
等級 直轄市定古蹟
類別 宅第
建成年代 1866年[1]
位置 臺中市神岡區
三角里大豐路116號
開放時間 整修中,暫不開放
筱雲山莊位於台灣台中市神岡區三角里大豐路116號,興建於同治五年(1866年),為神岡三角仔呂家在三角仔庄的所建立的第二座宅第,因此又稱呂家新厝或第二公厝。目前與相隔不到1000公尺的呂家頂瓦厝(第一公厝)同列為市定古蹟
為目前台灣少數保存狀態良好的清代私人宅第,建築學者李乾朗將其列為清代台灣十大傳統民居,中華郵政並在民國99年將筱雲山莊與林安泰古厝蘆洲李宅霧峰林家宅園列為台灣古厝郵票第二輯的內容。

歷史

筱雲山莊主人呂氏,原籍福建漳州詔安縣,詔安位於閩南粵東交界地帶,自唐代以後,人文薈萃。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呂氏的北田房派下第十二世呂祥省搬眷渡台,定居於當時彰化縣揀東上堡瓦窯仔庄(即今台中市潭子區)定居。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驚動全台的林爽文事件之後,十三世移居三角仔庄(今神岡區三角里)建屋定居。
同治五年(1866年),呂炳南為奉養張太夫人,斥資建造別業一座(即筱雲山莊)。落成時,呂炳南聲望達於頂峰。炳南有三子汝玉、汝修與汝誠,俱中秀才舉人吳子光稱許為「海東三鳳」。同治八年(1869年)呂炳南創建「文英書院」,其後汝玉及汝修皆承繼支助。光緒十四年(1888年)呂汝修又於中舉,獲有「文魁」匾額。這三位秀才兄弟,有《海東三鳳詩集》、《餐霞子遺稿》。
筱雲山莊建成後,其時廣東嘉應州鴻儒吳子光客寓呂家,呂家聘為西席。吳子光在岸裡文英書院講學,著有《一肚皮集》十八卷。又參與《淡水廳志》編撰。光緒四年(1878年)筱雲山莊藏書室落成時,吳子光題對聯曰「筱環老屋三分水,雲護名山萬卷書」,加以筱雲軒庋藏書籍豐富,包括經、史、子、集等多達二萬一千多卷。
呂家興建的文英書院(文英社)及筱雲軒遂有促成台灣中部文風益加鼎盛之美譽,並以孕育出一位進士苗栗丘逢甲,四位舉人:霧峰林文欽林獻堂之父)、清水蔡時超鹿港施士浩及筱雲呂賡年。其後連雅堂等名儒皆來過筱雲軒,可惜近代藏書逐漸散佚。呂氏以書香傳家,後人在文化藝術方面皆有所成,呂厚菴以詩名,與櫟社唱和密切;呂孟津精於畫,擅畫駿馬;呂泉生則以音樂聞名,其名作「搖籃曲」之搖籃所在地即筱雲山莊。
1999年5月,臺中縣文化局將筱雲山莊清代建築部份登錄為縣定古蹟。6月24日,再將南庭洋風日治建築(筱雲別館)劃入古蹟範圍。2010年12月20日,再將北庭的日式建築劃入古蹟範圍。

建築結構

筱雲山莊迎賓館(整修中)
筱雲山莊正堂(整修中)
筱雲山莊方位座北朝南,北側有小丘陵,左側有溝渠環護,頗具風水上的意義,當時人文薈萃,促使台灣中部的文風益加鼎盛的發源地。
筱雲山莊前方具一個燕尾脊之大型門樓作為入口導引,兼具防衛、遠眺的功能並具有風水上的意義,門樓上具有房間,推斷為當時遭逢地方變亂,為提供兵勇及後來守更者使用,門樓右側有一馬房,作為出遠門使用之交通工具。
建築主體為兩院落多護龍格局的四合院,正堂為出廓起形式,與各護龍間以「過水」相接,可同時居住多人,可守望相助增加防禦功能,筱雲山莊的護龍比中央門廳「篤慶堂」凸出一間,使正面看起來像三合院,與台灣各地的四合院作法較為不同。
筱雲山莊在清同治五年(1866年)初建時的規模,應包括門樓,第一進篤慶堂,第二進五常堂,左右各有一列護龍。外護龍於光緒年間陸續完成,目前所見的護龍左右各有三條,總共六條護龍。門樓附近的迎賓館則為清末或日治時期完成,到了昭和八年(1933年)又完成近代洋風建築,使之成為現存的建築群組。
筱雲山莊的建築材料多來自於福建,木頭主要以杉木、樟木為主,所用的磚塊多為紅甓及顏只磚,石雕風格較為樸實,屬泉州白石。木構方面,篤慶堂及正堂 採穿斗式架構,屋面則以傳統閩南仰合瓦鋪設,以剪黏及泥塑裝飾屋脊,內部裝飾則以現今仍保存有完整的交趾陶,最為特別,交趾陶為色彩豐富的低溫陶,不容易 在陽光雨水下保存,筱雲山莊仍保有,足以見得當時匠師技藝超群。在整體風格上具閩、粵混和風格,「篤慶堂」前方設有一座半月池,水池具有消防及調節氣候的 作用,較接近客家風格,推測乃因地緣接近客家地區,而受其影響。在左邊的護龍外,則設有曲水流殤的園林,主要功能為藏書之用,為台灣園林建築中,較為少見 的例子。
筱雲山莊在日治時期仍有增建,多分佈於基地的南邊與北邊,所採用的建築材料與設計式樣皆引進西洋式的造型,具有閩洋折衷風格、和洋混和風格等多種式 樣,呈現較多時代的變化,裝飾材料以洗石子及磨石子為主,牆體結構則為傳統的土埆牆,所用的元素及空間構思參雜了傳統工法及西方元素,庭園亦採用中國與日 本融合的風格,是當時日治仕紳住宅的典型作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60句精選關於『知識』的經典語錄

在涅貴不缁:處在污濁的環境中,貴在不被污染

《典 論•論文》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文學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