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馬台國(亦稱邪摩堆、夜麻登及耶麻騰)是《三國志》中《魏志·烏丸鮮卑東夷傳》倭人條(通稱魏志倭人傳)記載的倭女王國名

邪馬台國[編輯]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邪馬台国
假名やまたいこく
平文式羅馬字Yamataikoku
日語舊字體邪馬臺國
邪馬台國(亦稱邪摩堆、夜麻登及耶麻騰)是《三國志》中《魏志·烏丸鮮卑東夷傳》倭人條(通稱魏志倭人傳)記載的女王國名。《魏志》記載,2世紀末日本有許多小國分立,邪馬台國是統治這些小國的強大國家。女王卑彌呼統率周圍的奴國伊都國等許多小國,數次向魏國朝貢。女王死後,統治力量為之動搖,後立同族的臺與為王,力圖復興。當時的社會由王、大人、下戶、生口奴婢等各種身分構成。王有主管祭祀的女王和負責政治、軍事的男王,共同進行統治,由大人協助。下戶受王和大人的支配。生口是戰俘(有人說是繩文人),相當於奴隸。關於邪馬台國的所在地,傳統上有畿內說九州說,但因史料限制,尚無定論。2010年琉球大學名譽教授、海底遺跡研究會理事長木村政昭又提出琉球說(或稱沖繩說)[1][2][3][4]
中國語言學家鄭張尚芳認為邪馬台是 Yamato(日語大和)的音譯。大倭管市場,大夫管外交,大率是刺使(日後的太宰府)。
《後漢書·倭傳》記載「桓靈間,倭國大亂,更相攻伐,歷年無主,有一女子名曰卑彌呼……於是共立為王。」

位置及所轄區域[編輯]

帶方郡伽耶在其西北,除了狗奴國後大多小國受其管理。(對海國、一大國、末廬國、伊都國、奴國、不彌國、投馬國、斯馬國、百支國、伊邪國、都支國、彌奴國、 好古都國、不呼國、姐奴國、對蘇國、蘇奴國、 呼邑國、華奴蘇奴國、鬼國、爲吾國、鬼奴國、邪馬國、躬臣國、巴利國、支惟國、烏奴國、奴國等)
倭人在帶方東南大海之中 依山島為國邑 舊百餘國 漢時有朝見者 今使譯所通三十國
從郡至倭 循海岸水行 歷韓國 乍南乍東到 其北岸狗邪韓國七千餘里
始度一海千餘里 至對海國 其大官曰卑狗副曰卑奴毋離所 居絕島方可四百餘里 土地山險多深林 道路如禽鹿徑 有千餘戶 無良田食海物自活 乘船南北市糴
又南渡一海千餘里 名曰瀚海 至一大國 官亦曰卑狗副曰卑奴毋離 方可三百里 多竹木叢林 有三千許家 差有田地 耕田猶不足食亦南北市糴
又渡一海千餘里 至末盧國 有四千餘戶 濱山海居 草木茂盛行不見前 人好捕魚鰒 水無深淺皆沈沒取之
東南陸行五百里 到伊都國 官曰爾支副曰泄謨觚柄渠觚 有千餘戸 世有王 皆統屬女王國 郡使往來常所駐
東南至奴國百里 官曰兕馬觚副曰卑奴毋離 有二萬餘戶
東行至不彌國百里 官曰多模副曰卑奴毋離 有千餘家
南至投馬國水行二十日 官曰彌彌副曰彌彌那利 可五萬餘戶
南至邪馬壹國 女王之所都 水行十日陸行一月 官有伊支馬次曰彌馬升次曰彌馬獲支次曰奴佳鞮 可七萬餘戸
自女王國以北 其戶數道里可得略載 其餘旁國遠絕 不可得詳
次有斯馬國次有巳百支國次有伊邪國次有都支國次有彌奴國次有好古都國次有不呼國次有姐奴國次有對蘇國次有蘇奴國次有呼邑國次有華奴蘇奴國次有鬼國次有爲吾國次有鬼奴國次有邪馬國次有躬臣國次有巴利國次有支惟國次有烏奴國次有奴國 此女王境界所盡
其南有狗奴國 男子爲王 其官有狗古智卑狗 不屬女王
自郡至女王國 萬二千餘里

——陳壽,《三國志·魏志·倭人傳

行政[編輯]

「官有伊支馬,次曰彌馬昇,次曰彌馬獲支,次曰奴佳鞮」。

外交[編輯]

由大夫負責,在景初三年,大使難升米,次使都市牛利帶方郡,後至洛陽魏明帝封她親魏倭王,得大量回賜,247年再出使,求魏幫助對抗狗奴國

風俗習慣[編輯]

《三國志·魏志·倭人傳》記載「種禾稻……」,「人性嗜酒」他們與百越一樣穿貫頭衣,紋身,光腳。一夫多妻制,大人四五婦,下戶二三婦。全國有大人,下戶,生口,奴婢四等。他們出海時找一個人像辦喪事一樣斎戒祈禱名曰持衰。如吉利送奴隸財物。

邪馬台國相關爭論[編輯]

「邪馬台國」的讀音[編輯]

邪馬台國(やまたいこく,Yamatai Koku),與邪馬台(やまたい),以及大和(やまと)的發音十分相近。邪馬台,漢語拼音作「yámǎtái」,注音作「ㄧㄚˊㄇㄚˇㄊㄞˊ」。公元600年759年之間的《萬葉集》把Yamato寫作「山」(yama)和「跡」(tö)。Yamato的本意就是倭人自稱山跡之族。

位置[編輯]

根據《魏志倭人傳》中的記載來判斷,邪馬台國的位置竟是在九州南方的海中。如果不是邪馬台國所在的島嶼因地震而下沉,那必是《魏志倭人傳》的記述有誤。目前,邪馬台國的正確位置依然眾說紛紜,而較有力的說法是「九州」與「畿內」兩者。

畿內說[編輯]

由於大和朝廷的主要據點為畿內,而邪馬台國與大和朝廷的時代也不過相差一世紀左右。假設邪馬台國位於畿內,那麼便可推斷大和朝廷是由邪馬台國所直接發展而成。

九州說[編輯]

據目前的日本考古結果顯示,九州鐵製品出土量壓倒性的為全國之冠,這顯示了位於九州的邪馬台國擁有大量的鐵製武器,以強大的武力做為後盾,才得以統領諸國。但在卑彌呼死後,日本陷入了內亂,其中位於南方的狗奴國,是邪馬台國最大的威脅,甚至逼得邪馬台國派使節到中國希望魏國幫助其平亂。在卑彌呼死後一世紀的近畿四世紀奈良古蹟中,鐵製品大量的出土,鐵製品的中心從九州轉變成了近畿。這表示了位於九州的邪馬台國在內亂發生之後可能有將首都向東遷移的情況,而在日本的傳說中,也有神武天皇東征神話的記載,這樣就得以解釋承接邪馬台國而興起的大和政權為何是位於奈良的原因。

琉球說[編輯]

此說《魏志倭人傳》記載邪馬台的位置、風土等與琉球相似,而沖繩本島間切的名稱又與邪馬台國地名發音相近,且在琉球出土的一些文物亦與《魏志倭人傳》相符,並推斷北谷海底遺跡為卑彌呼之城堡,與那國島海底地形則是補給地[1][2][3][4]

卑彌呼[編輯]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卑弥呼
假名ひみこ
平文式羅馬字Himiko
卑彌呼日語ひみこ,約158年-248年),古代日本邪馬台國[註 1]女王。她是在《三國志》所載和曹魏往來甚密的女王,能使鬼道(方術),以妖惑眾,年長不嫁。年間,倭國大亂,母系社會男主雖有漢綬金印不能服眾,因而造成倭國之亂,而卑彌呼以鬼道平定內亂登上王位,時年17歲。卑彌呼不參與政事,有男弟佐治國。女王居住深宮,僅由一男子出入供奉飲食,有侍婢千人常在其左右。彌生時代日本列島大小諸候國30多個,卑彌呼女王為了鞏固邪馬台政權,花費巨大代價交接曹魏,明帝曹叡封卑彌呼為「親魏倭王」,授其金印。卑彌呼在位七十多年,於九十多歲高齡去世。死後大作冢,四周長百餘步,殉葬奴婢百人。

歷史上的記載[編輯]

  • 中國史書記載
    • 188年 - 倭國大亂時代開始。之後,各國共推邪馬台國女王卑彌呼為王,倭國因而安定下來。
    • 239年 - 派遣大夫難升米、次使都市牛利出使中國的魏國,獻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獲賜親魏倭王之金印紫綬和以絳地交龍錦五匹、絳地縐粟罽十張、蒨絳五十匹、紺青五十匹,答汝所獻貢直。又特賜汝紺地句文錦三匹、細班華罽五張、白絹五十匹、金八兩、五尺刀二口、銅鏡百枚、鉛丹(疑似三神器由來,鏡子於東方巫術方術而言,其用途類似西方的水晶球,百枚銅鏡對於女王,其價值遠超乎現代人想像)、真珠各五十斤。並難升米為率善中郎將,牛利為率善校尉,銀印青綬。
    • 243年 - 再度向派遣使節。
    • 248年 - 過世。葬於奈良箸墓古墳(其墳斷代為公元3世紀中頃,與《魏志》所提時間吻合,該墓長274米)卑彌呼以死,大作冢,徑百餘歩,殉葬者奴婢百餘人《魏志倭人傳》。
  • 朝鮮半島的《三國史記·新羅本紀》中記載
    • 173年 - 倭國女王卑彌呼派遣使者,出使新羅。(「二十年 夏五月 倭女王卑彌乎 遣使來聘」)
    • 然而根據中國史書,要到356年才有出現跟新羅相關的記載。因而目前一般認為《三國史記》之作者藉卑彌呼來增加新羅國的存在年代。

卑彌呼的人物對應[編輯]

江戶時代起,就有很多關於卑彌呼到底等同於《古事記》及《日本書紀》上何人的討論及研究。不論到底何種說法屬實,可以肯定的是,這都會大幅改寫現今所知的日本古代史。

天照大神[編輯]

根據天文學的計算,大約在卑彌呼過世前後,於247年3月24日和248年9月5日、北九州地區可見到兩次日食。這樣的說法和日本神話中天照大神躲入天岩戶中,世界因而無光的記載(ja:岩戸隠れ)相符合。另外以統計學的方式,利用天皇的平均在位期間推算,也可得到卑彌呼的時代和天照大神的時代重合的計算結果。
因此,松本清張井澤元彥等人提出了卑彌呼遭暗殺的說法。當日食發生之時,代表侍奉太陽神巫女卑彌呼的靈力消失,因而遭到邪馬台國人民加以殺害。這種說法認為,卑彌呼遭暗殺後邪馬台國一時陷入混亂,直到新選出下任侍奉太陽神的巫女臺與才安定下來;這就是《日本書紀》中一度躲入天岩戶的天照大神又重新出來的記載的來源。然而此一暗殺說基於想像的部分過多,因而亦有許多不表認同的意見。
如果卑彌呼的確就是天照大神,那麼邪馬台國就必然位於九州地區。那麼,位於九州的邪馬台國為何又於何時東遷到畿內地區,目前則不得而知。有一說法是東遷即歷史上的神武天皇東征,但尚待進一步研究。

倭跡跡日百襲媛命説[編輯]

倭跡跡日百襲媛命於《日本書紀》中又稱為倭跡跡姬命,古事記中則記載為夜麻登登母母曾毗賣命
傳為《日本書紀》中倭跡跡日百襲媛命的墓,箸墓古墳的後圓部直徑約160米,這和《魏志倭人傳》中「卑彌呼死去 卑彌呼以死 大作冢 徑百餘步」的記載相一致。
一直以來,對於上述論點的反駁意見,以箸墓古墳的建造年代約在三世紀末至四世紀初,和卑彌呼所在的時代不符合的說法最為有力。但是最近,使用年輪年代法來推定的考古研究,指出古墳時代的開始年代可能比目前所認為的還要提早。如此一來,上述箸墓古墳的建造年代便有可能上朔至和卑彌呼沒年(248年間)相同的三世紀中期,因而使本學說再度受到注意。

倭姫命[編輯]

日本學者內藤湖南認為,卑彌呼可能是垂仁天皇的皇女倭姬命

神功皇后[編輯]

《日本書紀·神功皇后紀》中,直接引用了《魏志倭人傳》中關於卑彌呼的相關記載。然而自江戶時代起,就有對於卑彌呼是否真為神功皇后的議論。按照此一學說,邪馬台國必然位於之後大和王權所建立的畿內地區。
反駁意見認為,神功皇后之子應神天皇與其母一同祀於奉祀八幡神宇佐神宮大分縣宇佐市),這與大和王權所在地相距過遠(但亦有意見指出神功·應神時期大和王權和朝鮮半島的來往增加,因而於來往航路的瀨戶內海沿岸設立奉祀神功皇后·應神的八幡宮並無不合理之處)。總之《日本書紀》上的相關記載,現在多被認為是作者為了將大和王權和卑彌呼連為一脈所添加的內容,不應作為史實的參考依據。

熊襲的女酋長説[編輯]

本居宣長所提倡的學說。這學者認為日本自古以來就是獨立自主的國家,無法認同《魏志倭人傳》上卑彌呼向魏朝貢,獲封倭王等記載。宣長因而提出卑彌呼是九州南部熊襲地區的女酋長,自稱倭王並和魏結交;如此就避免了天皇的先祖向中國朝貢的可能性。支持此一學說的還有鶴峰戊申那珂通世等人,九州說即繼承此學說。

卑彌呼=卑彌呼説[編輯]

卑彌呼就是卑彌呼,沒有明確的記載於現今可見的史書上的學說。《魏志倭人傳》上所記載的倭國·邪馬台國的各個事件,在日本本身的史書上全無記載。此種學說因而認為卑彌呼所統治的政權,於3世紀中期~後期之間滅絕,是故沒有必要將卑彌呼及其所統治的邪馬台國對應至現存之史書上。這樣的學說可說是將卑彌呼·邪馬台國相關的問題以比較簡潔的方式加以解決;但是否有足夠證據支持此一學說,則尚待以後研究。然而掌權者操控「歷史」之記載並非不可能,因此即使並無可見史書之記載,亦無法說明真無此人。相對於此,即使記載某人某時做了某事也未必真實。

相關[編輯]

輕小說[編輯]

  • 2008年-緋彈的亞莉亞(Aria the Scarlet Ammo)在此書中,出現其後裔-星伽白雪(「白雪」只是隱藏身份的假名,本名是「緋巫女」(音同卑彌呼)),與金次是青梅竹馬。超偵,擅長用火系鬼道術,武器為日本刀「色金殺女」和M60通用機槍

漫畫[編輯]

在《驚爆遊戲》裡女主角在遊戲裡的暱稱也是卑彌呼
在《閃靈二人組》中,搬運工-劇毒淑女的名字也叫做卑彌呼(工藤 卑彌呼);而他的哥哥(其實非親兄妹)則是工藤 邪馬人。

電玩[編輯]

  • 無雙 OROCHI 魔王再臨》古日本邪馬台國傳奇女王卑彌呼(Himiko)是記載於三國志魏書中的古日本邪馬台國女王,於東漢末年時登基為王,年僅 17 歲,後與魏國互通使節,獲魏文帝曹丕封為親魏倭王並獲賜金印。遊戲中的卑彌呼是身為古代日本邪馬台國女王候選人的少女,具備開朗的性格,有著不論遭遇什麼狀況都不為所動的適應性與樂觀性。不過在活潑舉止的背後,也有著不輕易向他人敞開心扉的一面。因為年紀還小,因此偶爾也會出現莽撞無謀的行動。承襲上古眾神血統的卑彌呼具備神秘的力量,覬覦這股神秘力量的平清盛於是將卑彌呼召喚到異世界,不過來到異世界的卑彌呼最先遇到的卻是魔王遠呂智的軍師妲己。原本只想以懷柔手段利用卑彌呼的妲己,卻在相處的過程中逐漸對卑彌呼產生了感情。卑彌呼所使用的武器是具備「鬼道」之力的浮游青銅器「鬼道砲」,戰鬥時她可以同時操縱多個鬼道砲發射光束或氣彈來攻擊敵人,或者是發出光線來強化自身能力。
  • 《古墓麗影》(2013版)以有關邪馬台國及卑彌呼的歷史作主線劇情。
  • 《beatmania IIDX》出至於beatmaniaIIDX 16 EMPRESS,遊戲中最高難易度的BOSS曲。

注釋[編輯]

  1. ^ Yamato的音譯,日本曾譯為倭、大和、日本、降馬頭,後綴「の」則常被中土譯為「奴」,倭奴國即倭之國、犬奴國則為犬之國,男主時則用「委」,而作「漢委奴國王」。

鄭張尚芳[編輯]

鄭張尚芳(1933年8月9日),原名鄭祥芳,男,溫州人,中國語言學家,主要從事漢語音韻學漢藏語比較研究。

生平[編輯]

1933年出生於浙江省溫州市東郊永中鎮(時稱永嘉縣永強區),原名鄭祥芳。因溫州話祥尚同音,故筆名尚芳。高中從父母雙姓,改姓鄭張。無大學學歷。自少對音韻學即產生很大的興趣,高中時常去溫州圖書館(前身籀園圖書館)閱覽語言學的書籍,自學成才,自稱是從「溫州圖書館大學」畢業。

發表文章與出版書籍節選[編輯]

  • 鄭張尚芳.《上古音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ISBN 9787532092444

[編輯]


中文名稱
正體
簡體
漢語拼音
日文名稱
日文漢字
假名わ  やまと
羅馬字Wa  Yamato
,《說文解字》釋為:順貌。從人委聲,另外可解作遙遠的意思。古代中國日本列島以及其近鄰的的通稱,居民稱為倭人,而稱國家稱為倭國
有說法認爲倭是源自日語中,第一人稱われ」(Ware)。綜合而言,「倭」的來歷無通說,被認為「不明」。
日文漢字中,「音讀為「」(Wa),與「和」字同。訓讀為「やまと」(Yamato)亦與「和」同。但中國有學者認為邪馬台才是「やまと」的音譯,是中國古代對倭奴的簡稱,但倭奴的漢語古音爲wana、並不對應舊時日語詞彙中女人音讀wonna」。漢魏至晉日本正是女王當政,倭奴國即是倭國中的奴國,並不指女王國,而中國古代以音譯稱呼和記載外國地理和人物名詞的慣例。有人說倭來自日語我的音wa。
唐代以前中國朝鮮所用於稱呼現今日本西南部份(主要是九州島)之地理名詞。此詞彙的涵義隨時間而有所不同,最早是朝鮮半島用於稱呼九州島彌生人所建立的邦國。兩漢經樂浪與朝鮮半島人接觸,進而得知倭人。後日本邪馬台國興,遣使納貢魏國魏明帝曹叡授邪馬台國女主卑彌呼親魏倭王。六朝時,倭遣使納貢,中國各朝皆封其為倭王,然其國是大和、邪馬台抑或其它日本勢力則不得而知。
唐以後,倭人政權開始自稱日本,中國於武后時亦改稱其名為日本。其他亦有日本為唐朝賜給倭國的國名之說。
倭地位置由於《三國志》所記倭地位置為「循海岸水行,歷韓國,乍南乍東,到其北岸狗邪韓國,七千餘里,始度一海,千餘里至對馬國……又南渡一海千餘里,名曰瀚海,至一大國,官亦曰卑狗……又渡一海,千餘里至末盧國……東南陸行五百里,到伊都國……東南至奴國百里……東行至不彌國百里……南至投馬國,水行二十日南至邪馬台國,女王之所都,水行十日,陸行一月…計其道里,當在會稽東冶之東。」,方位混亂錯誤,使得中國後世將其地理位置視為揚州之東。
  • 《唐史》注言:「又倭國,武皇后改曰日本國,在百濟南,隔海依島而居,凡百餘小國.此皆揚州之東島夷也。」
  • 三國志·東夷傳倭國條》曰:「倭人在帶方東南大海之中…計其道里,當在會稽東冶之東」
  • 後漢書·東夷列傳倭國條》載:「倭在韓東南大海中…中略…其大倭王居邪馬台國……其地大較在會稽東冶之東,與朱崖儋耳相近,故其法俗多同。」
  • 晉書·四夷列傳倭人條》記:「倭人在帶方東南大海中,依山島為國……昔少康之子封於會稽,斷髮文身以避蛟龍之害…中略…計其道里,當會稽東冶之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60句精選關於『知識』的經典語錄

在涅貴不缁:處在污濁的環境中,貴在不被污染

《典 論•論文》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文學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