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俗语,意思是 旧指有关朝廷大事的文字;指名作家,也指名家的作品

大手笔
大手笔俗语,意思是 旧指有关朝廷大事的文字;指名作家,也指名家的作品。
编辑摘要

目录

大手笔 - 释义 

 词目:大手笔
   拼音:dà shǒu bǐ
   词义
  1. 旧指有关朝廷大事的文字
  2. 指名作家,也指 名家的作品
  3.比喻实施宏伟的规划
  4.人们常说“如橼之笔”指的也就是这个意思,我这里所指的正是其中的一类:各级党政机关和各部门、各单位那些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的文字秘书们。他们默默无闻地干着轰轰烈烈的事业,并从艰苦的磨砺中获得了超人的智慧和才华。 《应用写作》杂志社有《愿你成为大手笔》这本书出售。里面就有专门对大手笔的解释。

大手笔 - 基本解释 

1. [calligraphy of an authority]∶旧指有关朝廷大事的文字
  2. [well-known writer]∶指名作家,也指名家的作品
  详细解释:
  1. 指朝廷诏令文书等重要文章。后亦指杰出的文辞、书画。
  《 晋书·王珣传》:“ 珣 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諡议,皆 珣 所草。”《陈书·徐陵传》:“ 世祖 、 高宗 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 陵 草之。”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迦陵配》:“﹝ 李太守 ﹞闲步殿上,观西天像,突见墨荷,惊为 八大 再来人,问谁之大手笔。”
  2. 称工于文辞有大成就的人。
  唐 白居易《冯宿除兵部郎中知制诰制》:“吾闻 武德 暨 开元 中, 颜师古、 陈叔达 、 苏頲 称大手笔。”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作文不惮屡改》:“虽大手笔,不以一时笔快为定而惮於屡改也。” 陈毅《湖海诗社开征引》:“若无大手笔,谁堪创世纪?”
  3. 手面阔绰的人。
  《负曝闲谈》第十五回:“ 金慕暾 又是个大手笔,整把银子撒出来,毫无吝色。”

大手笔 - 语出典故 

王珣

(350-401),东晋 临沂人。长于草书。相传曾梦见一人授之如掾大笔并称:“此当有大手笔事”。“大手笔”即源出此典。传世有“ 伯远帖”。

王珣传

《晋书*王珣传》:“时帝雅好典籍,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及王国宝自媚于会稽王道子,而与珣等不协,帝虑晏驾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为方伯,而委珣端右。珣梦人以 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 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大手笔 - 《伯远帖》 

本贴简介

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为希珍之宝。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者简介

王珣,字元琳,幼时小字法护,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珣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孝武帝司马昌明,雅好典籍,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并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寻以病卒,终年五十二岁,谥献穆。董其昌评:“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大手笔 - 成语故事 

东晋文人王珣从小才思敏捷,胆识过人,20岁时担任大司马桓温的主簿。他经常是口若悬河,下笔成文。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送给他一支像椽子那样大的笔,预感有大手笔的事情要做。第二天果然被叫去为晋孝武帝写祭文。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60句精選關於『知識』的經典語錄

在涅貴不缁:處在污濁的環境中,貴在不被污染

《典 論•論文》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文學專論